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九歌一梦 > 第34章 雨晴烟晚

第34章 雨晴烟晚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饭后,那姑娘领我去见颜知县。

我跟着她穿过县衙的回廊,心里像揣了只小兔子,七上八下的。虽说免了牢狱之灾是该好好谢谢人家,但一想到要单独面对那位知县,心里还是忍不住打鼓。哼,才不是怕他呢!是……是有别的原因。其实,我自己也说不清楚,到底是紧张,还是期待。或许,两者都有吧。

走到书房门口,姑娘轻轻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一声低沉的“进来”。她推开门,示意我进去。我深吸一口气,仿佛要把所有的忐忑都压下去,迈步走进书房。

书房内,烛光摇曳,映照出颜知县伏案工作的身影。他低着头,手中握着一支毛笔,正在批阅公文。眉头微蹙,神情专注,仿佛周围的一切都与他无关。烛光映在他的侧脸上,勾勒出他棱角分明的轮廓,显得格外清冷而疏离。

我站在门口,一时有些出神。他的身影在烛光下显得格外修长,衣袖随着笔尖的移动轻轻摆动,动作优雅而从容。不知为何,我心中突然涌起一种奇怪的感觉,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底轻轻拨动了一下,带着一丝说不清道不明的悸动。那种感觉,像是春日里第一缕暖风,悄无声息地拂过心田,带来一丝微妙的悸动。

颜知县察觉到我后,抬起头来,目光落在我身上。他的眼神依旧深邃而冷静,但不知为何,我却觉得那目光中似乎多了一丝柔和。他放下手中的笔,缓缓站起身,走到我面前。

“伤口如何了?”他的声音低沉而温和,带着一丝关切。

我微微一愣,随即低下头,心跳不由自主地加快了几分。他的声音像是带着某种魔力,让我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多谢知县大人关心,上了药,不怎么疼了。”我轻声回答,声音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

他点了点头,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似乎在确认我的状态。片刻后,他轻声说道:“日后若有什么需要,随时可以到信州府找我。”

原来是跟我道别。

我抬起头,犹豫着张口又闭口。心中那股奇怪的感觉愈发强烈,仿佛有什么东西在心底悄然滋生。我咬了咬唇,终于鼓起勇气,一把抓住他的衣袖。

“大人!我……我无处可去,能否……可否留我在您府上做个丫鬟?我可以端茶递水、打扫卫生,做啥都行!进后厨当洗碗工也行!保证不给您添麻烦!”

颜知县闻言,身体怔愣,视线不时瞟向我抓住他的手。

不出所料,他的耳根又红了。

片刻后,他轻咳两声缓缓开口。

“府上的丫鬟并非轻松差事,每日需早起晚睡,事务繁杂……”

我连忙打断,眼中带着一丝坚定。

“我可以!只要能有个安身之处,再苦再累我也愿意。”

颜知县的目光在我脸上停留片刻,眼中闪过一丝复杂的情绪。他轻轻叹了口气,语气缓和了些:“既如此,你便留下吧。不过,一切需按规矩行事,不可逾越。”

我心中一喜,连忙点头:“多谢颜大人!”

颜知县微微点头,转身走回书案旁,重新拿起毛笔,继续批阅公文。我站在一旁,望着他心生欢喜。

计划通!

“对了。”离开前我回头望向他,“还不知大人姓名?”

“姓颜,单名一个卿字。”

颜卿……我暗暗重复着他的名字。

颜者,华彩也;卿者,雅士之称。“颜如渥丹,卿云烂兮。”

我抿唇窃喜。

“记住啦,颜卿。”

我在信州府住下后,手脚勤快,很快就和大家混熟了。每天天不亮就爬起来,扫地、擦桌、端茶、递水,样样不落人后。府里的丫鬟们见我做事麻利,都夸我能干,连厨房的张大娘夫妇也对我格外照顾,每顿都偷偷给我多塞一个包子。

“这丫头,干活利索,吃饭也香!要是咱家有个这样的闺女,那可真是烧高香了。”张大娘一边说,一边笑眯眯地把热乎乎的包子塞进我手里。

管家李叔也对我另眼相看。有一天,他捋着胡子笑眯眯地走过来,上下打量了我一番,说道:“丫头,你这么勤快,脑子也灵光,愿不愿意去伺候颜大人?不仅能近身跟着大人,还能学点东西,长长见识。”

我一听,心里顿时乐开了花,脸上却故作矜持,低头轻声说:“李叔,我怕自己笨手笨脚的,伺候不好大人。”

李叔哈哈一笑,拍了拍我的肩膀:“你这丫头,别装模作样了。大人身边正缺个细心的人,我看你最合适。”

我连忙点头,“李叔放心,我一定把大人照顾得妥妥帖帖!”

李叔满意地点头,转身去找颜卿禀报。我站在原地,忍不住蹦跶了两下,心里美滋滋的:两个月的努力,总算没白费!

我按捺不住心中的雀跃,一蹦一跳地跑到颜卿的书房门口,深吸一口气,故作镇定地敲了敲门。

“进来。”里面传来颜卿淡淡的声音。

我推门进去,见他正坐在书案前批阅公文。听到动静,他抬头看了我一眼,语气平静:“在府上住得还习惯吗?”

“嗯!挺好的,每天都过得很充实。”我笑着回答,眼睛弯成了月牙。

颜卿点了点头,目光温和了些:“别太累,注意休息。”

我抿着嘴笑,连忙点头:“知道了,谢谢大人关心。”

颜卿没再多说,低头继续批阅公文。我站在一旁,偷偷瞄他,心里乐得直冒泡,手指不自觉地绞着衣角。

从那天起,我名正言顺地成了颜卿的贴身丫鬟。每天清晨,我早早起床,为他准备好洗漱用品;他批阅公文时,我就在一旁研墨、递茶;他外出时,我也跟在后面,替他打点一切。

日子久了,颜卿对我的态度也渐渐温和起来,偶尔还会露出一丝笑意。

某天,他突然放下笔,抬头看向我,眼中带着淡淡的笑意:“今晚是千灯节,要不要去看看?”

“千灯节?”我眨了眨眼,一脸好奇,“是不是很热闹?”

“嗯,信州府每年最热闹的节日,你刚来,应该会感兴趣。”

“去!”

我笑着凑近他,眼睛亮得像星星,“那就麻烦大人带我开开眼界啦!”

我这一凑近,颜卿显然没料到,眼神闪了闪,耳根一下子红了,连握着笔的手都微微抖了一下。他轻咳一声,故作镇定地低下头:“嗯,晚上我来接你。”

我笑嘻嘻地点头,心里已经开始盘算晚上要穿什么衣服了。

千灯节,信州府每年五月初五最盛大的节日。传说百年前,信州曾遭遇一场大旱,百姓苦不堪言。某日,一位道法高深的僧人出现,说点燃千盏明灯,照亮整个信州城,天上的神仙看到后,便能驱散黑暗,迎来甘霖。果然,次日天降大雨,旱情得以缓解。自此,信州百姓便将这一日定为“千灯节”,祈求来年风调雨顺、平安喜乐。

夜幕初垂,信州城内已是灯火通明。街道两旁挂满了各式各样的花灯,有莲花灯、鲤鱼灯、龙凤灯,还有精巧的走马灯,灯影摇曳,映得整条街如同白昼。

城中的广场上,早已搭起了一座高高的灯台。灯台上摆放着一盏巨大的莲花灯,花瓣层层叠叠,中心燃着一簇明亮的火焰,象征着希望与光明。灯台四周,百姓们手持小灯,排成长队,等待着点燃自己的灯盏。

我站在颜卿身旁,手中捧着一盏小巧的兔子灯,灯芯还未点燃。颜卿今日难得换下了官服,穿着一身月白色的长袍,腰间系着一条青色的丝带,显得格外清雅。他手中也提着一盏灯,灯上绘着几枝墨梅,栩栩如生。

“千灯节……颜大人觉得天上的神仙真的能看到吗?”我抬头看向他,眼中满是欣喜。

颜卿目光柔和,落在远处的灯台上。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