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生宙 > 第88章 第八十八章 阴己土——承载者

第88章 第八十八章 阴己土——承载者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画面开始为两棵参天的古松,曲折的枝干、茂密的针叶、斑驳的树皮。透过松枝的空隙,露出了牧马人搭建的简易白色帐篷,三个身穿满族服装的牧人在帐篷前 ,倦怠地或坐或卧,还有一人双手拄着套马杆立在那里,看着不远处的马匹,一只花斑牧犬从帐篷内伸出了半个身子。近处是一匹浑身滚圆的白马悠然而立,旁边的两匹花马在低头啃草,由此引出了后面千姿百态的群马。在草地上,一群肥瘦不一的马匹各自在觅食、躺卧、翻滚嬉闹。远处群山连绵,草木丛生,一个牧马人正用套杆套一匹跑远的马,另一牧人则在赶拢跑散的□□匹顽皮淘气的小马驹,此处近景也是几棵盘根虬枝的古松,一大群不同花色的骏马或立或卧,或昂首或低头,还有几匹在追逐打闹,好不快活潇洒。

画面中段,在一片树木坡石间又有一群马,也是悠哉惬意地休息,其中有一对母子,母马用慈善的眼神正看着在吃奶的小马驹,旁边一匹马正在古松上蹭痒,惹得一牧人扭头观看。这时逐渐出现了一片湖水,湖岸边芦苇郁郁葱葱,马匹则在水边嬉闹。

画卷河流中,一个牧马人正在给一匹黑白相间的骏马洗刷,这匹马的身上遍布大块的黑色,马鬃的颜色为黑白相互衬映,马腹上的颜色大部分是白色。这样的深浅色采用了西方绘画的写实技法中的明暗法,而马身上的墨点似的黑色,有一种中国传统绘画中的意趣。这匹马在水中,水面上有它的倒影,倒影的描绘使水具有流动感,有一股“气”在画面中。

几匹刚从水中上岸的马,湿漉漉的毛发垂下来,紧紧贴在身上,显得非常生动逼真,有的己土人就想上前帮它们去去湿,可是又怕被筛一身水,所以犹豫不前。

一位牧者在泅渡过水面时,因怕把衣鞋弄湿故而蹲坐在马鞍上,好心的己土人不敢惊动他,生怕一声惊吓,他就落入水中。

最左侧下方那匹正在交斗的灰马,因为画家用了西方明暗光影的手法,把这个“马屁”画得特别圆,特别立体,经过立体与交互技术影像呈现后,这个“马屁”已经逼真到真假难辨,南朱和西赫每次看到这个“马屁”,都笑的前仰后合,而己土人进入画卷后,更是被这个逼真的“马屁”所欺骗,每个人都有一种想去拍一下“马屁”的冲动。

进入这幅《百骏图》,其中几个细心的己土人会发现存在着几匹瘦骨嶙峋的马,它们骨瘦如柴、肉干毛净,独自待在一个小角落里,显得很孤独、落寞,与那些矫健壮硕、或吃草、或沐浴、或嬉戏的群居马匹形成鲜明对比,让己土人顿生怜悯之感。

得益于画者高视平线构图,南朱可以将整个画卷空间设计的极为辽远开阔:远处有雄伟的高山、起伏的丘陵,近处有平坦的草甸、苍劲的古木。其间,河流蜿蜒,苇荡深深,水泊平静。尽管马匹、人物众多,场景复杂,但构图精巧,自右至左,马匹人物聚散有方,山水树木错落有致,前、中、后景高低起伏,动静交融。

己土虽然没有戍土的巍峨厚重,但是它依旧为人间的美好贡献了自己的力量:榆荚奔风健,兰芽负土肥;土脉阳和动,韶华满眼新;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堆土渐高山意出,终南移入户庭间;何处樵渔将远饷,故园田土忆春耕;黄土筑墙茅盖屋,门前一树紫荆花。为了让己土更加肥沃,百匹骏马都将贡献自己的力量,这肥料可是千金难求。

“马踏飞燕”,凌云飞驰、骁勇矫健的天马可是马中称翘楚,南朱毫不吝啬的将《平沙落雁》配此《百骏图》,《平沙落雁》全曲以水墨畫般的笔触勾勒出大自然寥廓壮丽的秋江景色,表现了沙流清浅,云程万里,天际群雁飞鸣起落的景象。

乐曲以舒缓的节奏和清丽的泛音开始,描绘了秋江上宁静而苍茫的自然之景。演奏时宜轻、宜静,要有秋高气爽、天地开阔之感。

中间部分的旋律一转而为活泼灵动,点缀以雁群鸣叫呼应的音型,充满了生机和欢跃。由几只大雁初来,逐渐变为雁群和鸣、盘旋顾盼、宿食嬉戏、落地栖息……

听着乐曲,南朱头脑中不禁出现了天空中雁群飞鸣,地面上白马奔腾的情景。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