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意见也不是一边倒的,有认同的自然也有反对的,此刻也有人站出来:“聚贤馆现在是京城中众多文人学子集会之处,这创办的出发点还是好的,这若是贸然下令关停,怕是会引起这些文人的不满。”
“可不是,这书生最是难缠,万一他们一个不痛快,又一窝蜂跑御史台前静坐去,这可如何是好。”
“这不是更说明这聚贤馆留不得,这才半年时间,就搞得书生们为之‘马首是瞻’,久而久之,怕不是更加无法无天,朝廷律法都管不了他们了。”
此刻袁羽也少有开口道:“以臣之见,此刻闭馆正是好时机,刚巧出了科举泄题的事情,如今聚贤馆本就暂未开张,那不如就多拖些时日,时间长了,关注度自然就下来了。”
这话说得极合韩太师的心意,此言一出,不少赞成闭馆的官员都纷纷附和,场面一时呈一边倒的形势。
韩太师心中满意,但又有些疑惑地看了看至今未发一言的牧苍明,他上次在早朝上为聚贤馆和自己差点吵起来,这么今天什么都不说?
韩太师见此刻正是好时机,便又提起了通政司的事情:“老臣觉得袁将军说得有理,且老臣还有一个法子,先前老臣就多次上奏,提议重设通政司,开设邸报,正好借此时机,关闭民间自办的聚贤论坛,由邸报取而代之,有朝廷管束,定是不会如这聚贤论坛一样,什么难辨真伪的东西都往上面放,这样岂不是一举多得。”
坐在上面的辛展阳耐着性子听下面吵吵了半天,终于等韩太师主动提及了通政司和邸报的事情,瞬间看向辛宸渊。
见辛宸渊微微颔首,辛展阳便知道,可以按他们先前商量好的做了。
“好了,众爱卿说的朕都清楚,先前朕与宸王也商议过此事,韩太师提的重设通政司确实有道理,不过比起关停聚贤馆,还有个更好的法子。”
韩太师见辛展阳这么说,心头突然有些不安,微微皱眉,觉得事情绝不会这么简单。
只见辛展阳缓缓道:“诚如众爱卿所说,聚贤论坛在京城读书人中颇有些声望,一刀切下令关闭自然不妥,不如便想个折中的法子,重设通政司,将聚贤馆作为通政司下设部门,往后聚贤论坛便由通政使负责,作为朝廷对外窗口,如此一来,众爱卿担忧的问题便解决了。”
众人一听,倒也觉得这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通政司毕竟已废除多年,这一朝重设,万事都得重新来过,且不说大家现在都习惯了聚贤论坛,直接由朝廷取代恐怕还会引起民间不满。
但若是将聚贤论坛归为通政司,那日后这便是属于朝廷下设部门,那也就是“自己人”了,这样万事也就有得商量,不会像如今这样油盐不进了。
这道理大家都想得明白,其实是目前比较合适的解决办法,只是,如此一来,这通政使的人选,就不知道皇上有什么打算了。
现在这种状况虽然和韩太师当时想得取代聚贤论坛虽然有些出入,但转念一想,这样一来,聚贤馆虽未关闭,但此后也只能听命于通政司,那只要这通政使是自己的人,想把聚贤馆上下全部重新换血也不是什么难事。
至于这人选,韩太师自然早就心中有了想法,如今朝中年龄、职位、能力最合适的人选,便是如今太常寺少卿章继,也是韩太师一手提拔上来的自己人。
韩太师心中有了成算,便道:“皇上英明,就是不知这通政使的人选,皇上心中可有属意的,以老臣之见,太常寺少卿章继便是个合适的人选。”
辛展阳与辛宸渊倒是都丝毫不意外,毕竟合适的人选也就这么几个,韩太师又要选自己人,那提到章继便也是在意料之内。
不等辛展阳表态,辛宸渊便道:“章继确实是个不错的人选,只是让他降级去做通政使,怕是有些屈才了。”
“宸王何出此言,通政使为三品,章继如今是四品太常寺少卿,这何来降级一说?”韩太师不解问道。
“当初通政司废除,本就是因为通政司独立于其他部门,但部分职责与六部九卿有所重叠,如今东临确实需要这么一个起宣传之责的机构,故而重设通政司。
但既然要重设,自然也不会一成不变,本王先前便与皇上商议过,通政司重设后,归为礼部下设部门,只负责宣传事务,设六品通政使一名,七品左、右参议各一名,其余的待日后通政司事务步上正轨再按需配置。”
辛宸渊说完,对吏部尚书道:“林尚书以为如何?”
吏部尚书应和道:“皇上与宸王殿下考虑得周全,先帝在位时,通政司掌出纳帝命,通达下情,勘合关防公文,奏报四方臣民陈情,起宣传之效的邸报只是众多事务之一,后通政司撤销后各项事务分归至御史台、礼部、文书房,如今因需要掌宣传之务,重设通政司,若还是同之前一样,确实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