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短篇单元】《八小时速通考研政治 > 第7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第7章 第一节 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第一节世界多样性与物质统一性

一、哲学基本问题及其内容

(1)提出:恩总结并概括了哲学发展(即“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2)内容:

①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谁为本原的问题,即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形成了两个根本对立的哲学派别。

易错点1:唯物主义(物质或存在)与唯心主义(意识或思维)。

唯物主义可分为四部分,如下: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比如,实物,金木水火土。

2. 近代形而上行(机械)唯物主义,比如,原子(割裂共性跟个性)。

3.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比如,马主义,一切客观存在(包含前两派观点,前两者是旧,不彻底唯物主义)

唯心分为两部分,分别是主观唯心与客观唯心。其中,主观唯心,比如王阳明(侧重本我);客观唯心,比如黑格尔(侧重本我之外)

②是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统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正确地反映存在,人能否认识或彻底认识世界的问题,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产生了两个理论。

易错点2:可知论(唯物唯心)与不可知论(二元论或不彻底唯心主义)

(3)意义

对哲学基本问题的回答是解决其他一切哲学问题的前头和基础。注意:全部哲学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1)唯物与唯心主义

①唯物: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②唯心:分为主观唯心(侧重本我)与客观唯心(本我之外),主张意识第一性。

客观唯心主义:朱熹(理在事先),老子(道生万物),黑格尔(绝对理念)。强调关键字绝对理念,理与道。

主观唯心主义:笛卡尔(我思故我在),贝克莱(存在即被感知),康德(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王阳明(心外无物)。强调关键字人的感觉,经验与意志。

(2)可知论(同一性)与不可知论(略)

(3)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其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4)辩证法与形而上学

哲学回答世界是怎样存在的问题,即世界上事物是联系还是孤立,是发展还是静止。其中,辩证法坚持用联系,发展的观点看世界。认为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事物的内部矛盾。形而上学坚持孤立,静止观点看问题,否认事物内部矛盾存在和作用。

唯物辩证:(联系,全面,发展,矛盾)

形而上学:(静止,片面,孤立)

(5)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统一

坚持唯物主义与辩证法内在统一,才能形成彻底唯物主义与科学辩证法,做到正确全面认识世界本质与发展规律。

易错点3.哲学派别划分

①本体论问题(唯物与唯心主义)略

②认识论问题(可知论与不可知论)

可知论:思维和存在具有同一性

不可知论:思维和存在不具有同一性

③历史观问题(唯物史观与唯心史观)

唯物史观: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唯心史观: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

三、马物质范畴及其理论意义

(1)唯物主义的三种形态(略)

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2)马物质观(略)

关于物质的概念:

①恩(19世纪80年代):物,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共性与个性关系)

②列(20世纪初):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物质的共同特性是客观实在性,它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物质与意识关系)

(3)理论意义

1.坚持了唯物主义一元论。

2.坚持了能动的反映论和可知论。

3.体现了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缺陷。

4.体现了唯物主义自然观与唯物主义历史观的统一,为彻底唯物主义奠定了理论基础。

四、物质的根本属性和运动着的物质的基本存在形式

(1)物质与运动

1.物质的根本属性是运动。运动是标志一切事物和现象变化及其过程的哲学范畴。

2.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一是,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和根本属性。设想不运动的物质,将导致形而上学。二是物质是一切运动变化和发展过程的实在基础和承担者,设想无物质的运动,将导致唯心主义。

(2)运动与静止

1.相对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包括空间相对位置和根本性质暂时未变这样两种运动的特殊状态。

2.“动中有静,静中有动”。无条件的绝对运动和有条件的相对静止构成了事物的矛盾运动。

绝对运动(变动性,无条件性)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