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这也太惨了,不仅不能当先知,居然还有一年的空白,也不知道这个世界发展成什么样了。
还有比她更惨的穿越吗?
这个陈洛目前的工作是在省城的一家三甲医院的ICU门口做护工,这个护工跟病房里面的侍候病人的护工不一样,这个护工就是需要24小时守在ICU门口。
ICU只有每天下午3点到3点半家属可以进去探望,其他时间不能进去,但医院也要求家里有人24小时守在ICU门口,医生会随时找家属说一些要求、需要提供的东西、通告病人的病情,在病情有变化时还需要家属及时拿主意。
有些病人进了ICU会呆十天甚至更久,家属因为上班没法天天请假,就需要找人帮忙,而陈洛就是这样的护工,需要随时把医院的要求和病人的情况准确的传达给家属。如果病人可以进食,还需要帮买一日三餐送给护士拿进去。
现在陈洛负责传递消息的是9床的一位老太太。这老太太72岁,前年因为脑癌开刀,手术很成功,后来做了十几次化疗,过程很痛苦,但结果还不错。
老太太的儿子就是医生,在这个省的一个三线城市里的医院影像科工作,医院里熟人多,给老太太护理的也挺好。
老太太好好安生了一年后,可能是冬天太冷出去着凉了,一个月前咳嗽发烧,当地医院治了几天没效果,还日益严重,正好儿子来省会的一家专科医院进修,就给想办法把老太太转到了省会这家数一数二的三甲医院里。
医院也挺重视,因为年龄大,又得过脑癌,直接进了ICU,已经在里面呆了七天。
陈洛就是这家儿子雇的护工,他要在其他医院进修学习,没办法一直守在ICU门口,于是找了陈洛,一天260元的酬劳,陈洛就守在ICU门口,一听到喊9床,就赶紧过去,听医生或者护士怎么说,再转达给老太太的儿子。
比较幸运的是,这个老太太的情况开始好转,医生找陈洛的时候并不多,每天差不多两次,一次通报病情,一次是需要购买的东西,比如护理垫、卫生纸等等,也会有一些比较特殊的像今天的枕头。
陈洛还需要去楼下给老太太买点粥、馄饨之类的好消化的餐食,老太太的儿子负责报销全部费用。
幸亏这时候已经晚上8点多了,医院里的人不多,要不然洗手间外面就得排长队了,一共就三个位置,陈落占了一个呆了十分钟。
陈落郁闷的出来后,在走廊上找了一个安静的地方,按照脑中的记忆准备给雇主也就是老人的儿子张医生打电话。
陈落开始佩服自己了,这么快就接受了现实,开始投入工作了,没办法啊,已经这样了,也不知道能不能回去,目前看难度很大,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做。总得负点责任,先把这个老太太侍候出院了再说其他的吧,毕竟老人家还在里面躺着呢,人命关天。
陈落拨通电话:“张医生(老太太的儿子也是外地三线城市的一名医生),刚才护士通知我说要准备三个枕头和一个U型枕。”
那边是一个很沉稳的声音说:”陈姐,那你去买吧,我这边实在没有时间,你临时走开一个小时应该没事,快去快回,费用我给你报销。
还有就是,我明天下午有一个很重要的会议,没法缺席,3点钟的探视,你进去看看我妈,跟她说一下我的情况,问问她想吃点什么,我后天给她带去”。
“好的。” 陈落秉着少说少错的原则,简单答应一声挂断电话。
她想了一下,现在晚上8点多,超市门还没关,应该来得及买东西,老太太早点用上对心肺功能也能好得快一点,老太太现在病情稳定,晚上应该没啥事,就决定现在出去买枕头。
于是过去跟早上叫醒她的女人说:“吴姐,我去买护士要的枕头了,有啥事你帮我看着点啊,有急事给我电话。”
吴姐“渍渍”两声,说:“这什么儿子,关键时候一点用都没有,你快点去吧”。
通过脑中的记忆得知,吴姐也是跟陈落一样的护工,特别善于打听各种消息,ICU里的事没有她不知道的,经常没事时跟陈落嘀咕,这家儿子不孝顺,那家女儿不行之类的。
这家医院ICU门口就她们两个护工,倒不是人员稀缺,而是市场就这么大,绝大部分ICU的病人,并不能在里面待很久,有的很快就抢救过来了,稳定一天就可以转到普通病房,有的没抢救过来,那就直接拉到太平间了。
能在里面待好几天,家属又没时间守着的还是极少数的。这家三甲医院因为比较大,整个ICU病床有30张左右,而且80%都满员了,也就两个病人需要护工。
陈落穿好外套,拿好手机,凭记忆走出医院,准备到附近的一个大型超市看看。外面天已经黑了,现在是12月,虽然地处中原,但还是北方,天气还是很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