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穿越到ICU门口 > 第12章 12月17日(下)

第12章 12月17日(下)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陈落心情沉重的坐在椅子上。

过了一会儿,吴姐走了过来,问:“小陈,我听那个张医生说要把老太太接走?”

陈落说:“是的。”

吴姐说:“那你怎么办?最近还有人找护工吗?”

陈落才想起来,自己要失业了。

陈落想了想说:“先把老太太安安稳稳送上救护车吧,我的事不着急。”

陈落觉得现在就去找护士联系工作,有点不仗义。毕竟目前手上的病人还没出院,就急着找下家了,感觉有点不太好。

吴姐说:“还是我这个病人稳定,在里面待两个月了。虽然钱少,但是也没啥事,比较省心。”说完,吴姐说:“你待着,我出去溜达溜达。“ 然后走开了。

吴姐看护的11床病人是一个75岁的老爷子。这老爷子先是插管,后来上了ECMO(体外循环机),这个机子很贵,是挽救的最后一步,病人血氧低,会先插管,如果插管还不行,有条件的就上这个机器了,进行肺部或者心脏等器官的体外循环。

陈落记得疫情刚开始时,这个机器当时还很稀有,很多医院都没有,后来利用它挽救了很多人的生命。

11床的老爷子上了ECMO之后,病情稳定了,但是就是醒不过来,躺了2个月了。这个机器每天的费用特别高,每天3万左右,医疗费已经花了快200万了。

医生跟家属商量过几次,觉得这样下去也没什么意义,因为生命完全靠机器维持,只要一停,人就没了,而且医生觉得醒来的可能性很小,除非出现奇迹。医生建议家属停机拔管,家属不愿意。于是就这么耗着。

吴姐就是负责在医院守着老爷子。说传递信息,其实也没啥信息,每天情况都差不多,也不用送饭。吴姐主要工作就是老爷子会经常用到一些护理用品,护理垫卫生纸等等,吴姐要及时采购。

吴姐的工资是每天150元,不高,但吴姐很满足,她也不忙,经常偷偷溜出去也没人发现。

陈落想,11床的老爷子这样活着还有意义吗?

那碰到这种情况,家属又该怎么做呢?真的忍心拔管停机吗?

这要是张医生会怎么做呢?

陈落觉得这些问题光是想一想都是种折磨。

这时,突然一个老太太过来了,对陈落说:“你是小陈吧?”

陈落说:“是的,您有什么事吗?”

老太太看起来70多岁了,个子比较低,人也不胖,皮肤很黑,皱纹也很深。这个老太太应该已经在这里呆了几天了,陈落有印象,一直比较沉默。

她说:“我想找一个护工,我女儿是18床。“

陈落一听,啊,居然已经有人盯上自己了,自己的工作要无缝衔接了。

自己还要不要做下去呢?陈落想着年前估计也没有办法别的工作了,但为了孩子收入必须不能断。唉,还是接着干吧。

老太太问了问陈落的收费,陈落说:“每天260元,周六或者周日要休息一天。如果只是白天9点回去,晚上9点就回来的话,那天可以付130元。如果可以回家睡觉,第二天9点回来,那一天不收费。“

陈落趁机把自己的要求提好,她早就想过了,必须每周回一次家,洗一次澡,见一次晓星,这是最低限度。

老太太想了想说:“好吧,260元就260元,我看了几天,觉得你做事还是很认真负责的。“

接着,老太太给陈落讲起自己女儿的情况。

老太太的女儿今年40多岁,比陈落就大几个月,她们都不是省城人,生活在省内的另一个小一点的城市,距离这里2个小时的车程。她女儿前段时间突然白肺,情况危急,当地医院无法救治,就马上联系了这家医院,不知道这家医院是不是属于上级医院,这家医院就派车派人带着医疗器械。到了医院,派去的主治医生给患者插上管,然后一路救护车给拉回了这家医院的ICU。

到了这家医院刚两天,情况就开始转好了,还是年轻,身体恢复得快,有可能过几天后就可以拔掉管子。

陈落问:“怎么这么年轻就白肺这么严重啊?”

老太太说:“她不爱动,又总喜欢点外卖,还总点油大的,还有奶茶之类的,后来越来越胖,还总不动,经常就躺床上,然后就咳嗽,后来开始发烧。医生说她这样总是卧床的很容易肺部感染。”

陈落接着问:“那就您一个人在这里照顾啊?”

老太太叹了口气,说:“我那个女婿人家要上班,又不在本市,家里还有孩子,没办法一直守在这里。我年纪大了,熬了两天,也是实在扛不住了。我有个亲戚在附近,我打算住到那里。每天下午探视时再过来,其他时间就找你帮忙盯着。”

陈落说:“好的,那您放心,没问题,不过得等9床的病人出院了,我才能帮您干。”

老太太说:“行。“

这时,陈落的手机响了,是张医生打来的。

“陈姐,我联系好了,明天一早办理出院手续,救护车也会明天早上8点到位,你帮我收拾一下东西,明天我都带回去。“张医生说。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