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的探视因为每次只能进去一位,15床每次探视都是轮流进去的。今天是女儿先进去,出来后也没说话就默默的把防护服脱下来给自己的妈妈穿上,她自己就站在门口靠在墙上,双眼无神的等着妈妈出来。
探视时间结束,陈落看到女儿扶着妈妈走出来,两人脸上愁云惨淡,这个从军队退役的老爷子已经做上透析了,身上又多插了很多管,着实令人心情不好。
另一个让他们心情更加不好的原因是,医生说需要输血,但是因为用量比较大,医院没有那么多额度,只能家属自己想办法。
目前唯一的方法是家属献血,献多少可以输多少,如果老爷子需要输血浆的话,则兑换比例更低。
儿子女儿女婿三人去献血了,老太太超龄,不允许献血,她坐在椅子上等孩子们回来。
过了一会了,女儿回来了,说正好生理期,不能献血,等过几天才行。其他两人都合格,每人最多献400毫升,加起来也就800毫升,也就是老爷子一天的用量。这也不能天天去献血啊。献血要求至少间隔6个月,那老爷子第二天输血又该怎么办呢。
医生也说了,他会尽力给老爷子申请血液,能争取多少是多少,只能尽力争取,但不够也没办法,有多少输多少吧。
现在全国血库都紧张,这个是事实。医院里有大量需要输血的病人,但献血的人又没那么多。
陈落看到他们开始打电话给亲朋好友,让身体条件允许的来医院献血。高血压、糖尿病、肝炎、心脏病、高血脂等等之类的都属于不能献血的,现在身体没有这种基础病的人很少。找来找去也就凑了5个人,还要从外县赶过来,血液是否合格还需要检测,即使全部合格也无异于杯水车薪。
那一家人既痛苦又茫然不知所措,感觉遇到了一个完全无解的难题,都不知道该怎么寻求帮助。
15床的老太太嘴唇颤抖着,浑浊的眼睛充满绝望。
周围其他的家属们不敢往那边看去,也都不吭声,自己的亲人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得输血,肯定得先紧着自己的亲人,谁也不可能去给别人献血,所以尽量减少眼神的对视。
陈落看着老太太绝望的眼神,坐不住了。
她上辈子没献过血。她每次看到去义务献血的人都很崇拜,她觉得那些人很大公无私,是平凡时代的英雄。但她一直也没想过要去献血,因为她总听人说献血很伤身体,献一次血要养很久,她每次看到献血车就望而却步了。
可能大多数人都是这样,崇拜英雄,但自己明明也很容易成为英雄,但却因为自私、怯懦,或者其他的原因永远都走不出那一步。
这次她看到老太太和她的儿子女儿,被突如其来的打击一下子击垮了,陈落的心像被什么揪着,有些窒息的感觉,她相信,像他们这种血液不足的情况肯定不在少数,肯定有不少的人的逝去或多或少的是因为没有足够的血液供应。
她走上前去,对老太太说:“阿姨,我下去测试一下,如果合格,我可以给叔叔献血。”
老太太眼泪一下子出来了,握住陈落的手,半天说不出话来。
陈落感觉到老太太的手有些颤抖,但很用力,她哽咽着说:“谢谢你,孩子,谢谢你,谢谢你。”
此时此刻,除了谢谢,老太太不知道该怎么表达她的心情。
陈落说:“阿姨,没事,我还年轻,叔叔正是要紧的时候,我们多输一点血,叔叔就会好的快一些。”
老太太看着陈落,长长的叹了一口气,“唉,其实我觉得,可能我老头子,他挺不过这一关了,刚才我进去看他,他身上插着管子,脸色很黄,我握着他的手,他的手特别凉。我觉得,我觉得…….,”老太太沙哑的嗓音哽咽的说不下去了。
陈落赶紧说:“阿姨,医生都没说有问题,你别自己瞎想。”
老太太缓了一阵,这时她女儿,用手擦着眼镜下的泪水,慢慢的说:“我爸妈结婚50年了,他们都没怎么吵过架,感情特别好。“
老太太接着说:“他身体很好,我身体不好,他一直照顾我,我一直以为我会走到他前面,我真没想到——。所以,闺女,我特别想救活他,我特别想他活。“
陈落说:“我明白的。“老太太心里可能觉得老伴凶多吉少,但仍然不想放弃任何一丝可能。
“闺女,我也不知道该怎么感谢你,委屈你了。“
陈落红着眼圈,握紧了老太太苍老的手。
老太太的女儿陪着陈落下去做了检测,下楼的过程中,她给陈落讲她爸妈以前都是们是一个村的,她爸去当兵以前,两人就互相有意思,后来她爸当兵后有一年探亲,两人就结婚了。老太太一直都是乐呵呵的,老爷子很严肃,但对老太太一直特别好,家务活都抢着干。陈落就想起第一次见到老太太时,脸庞圆圆的很爱笑,当时她还对老伴的病情非常乐观,短短几天,她脸上的笑容就消失了。
陈落检测完,有两个指标不符,第一个是献血者女性要求在45公斤以上,陈落连衣服带鞋才45公斤,差一点。这个倒是好办,这两天多吃一些,应该可以补上去。
第二个是陈落检查出来贫血,陈落的指标105g/L,献血要求必须大于115g/L,因为贫血者的血液对病人也不好,血红蛋白和红细胞都偏低,有时候还会延误病人的治疗。医生建议陈落先补血,多吃猪肝菠菜等一些含铁高的食物,一个月就能补上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