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极地涡旋异常南下和北极冷空气大规模爆发影响,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将迎来11月历史罕见的极端寒潮。此次寒潮具有降温剧烈、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三大特点,多地气温将较常年同期偏低20℃以上,部分地区可能打破11月最低气温纪录。 ”
预警发布的当天下午,余省应急管理部门就启动了应急机制。
"所有应急物资仓库立即清点库存,取暖设备、防寒衣物优先保障山区和农村地区!"余省应急管理厅的指挥大厅里,电话铃声此起彼伏。
下属城市3000多个社区取暖点准备就绪,24小时开放。
老陈推了推老花镜,眯着眼看完了手机上的预警信息。窗外,深秋的阳光懒洋洋地洒在江面上,街边的小面馆冒着热气。
"要降温?能有好冷嘛。"老陈嘟囔着,把手机塞回兜里。
正在晨练的刘婆婆停下太极拳,掏出老花镜仔细看社区微信群。
"老姐妹们,要降温了,上午一起去买点东西备着不?"她在"夕阳红舞蹈队"群里发了条语音。
社区活动中心里座无虚席。社区书记小王拿着扩音器:"这次寒潮来势汹汹,但大家莫慌!区里给我们调拨了充足的保暖物资和取暖设备……"
坐在第一排的张师傅举手:"书记,我们'邻里帮'志愿者队随时待命!已经统计好了社区里28户独居老人的情况。"
"要得!"小王笑着点头,"超市王老板捐了100箱自热火锅,到时候优先发给行动不便的老人。"
市区的一家超市里,市民们正在有序采购。
"听说要降温,但货架都是满的,价格也没涨。"正在挑选蔬菜的王女士说,“只要物资充足,没什么坎过不去。”
刘婆婆家里,女儿正帮着给窗户贴保温膜。"妈,电暖器我试过了,好用得很。这些腊肉香肠够吃个把月了。"
"晓得晓得,"刘婆婆整理着买回来的青菜,"社区说了,菜市场会正常营业,政府还安排了平价蔬菜摊位。"
楼下传来喇叭声。社区工作人员正在挨家挨户检查水管保温情况。"刘嬢嬢,你家水管包好了,记得水龙头开细线流水哈!"
中午11:30,气温骤降至零下三度。
社区活动中心里,工作人员正在测试备用发电机。"这次我们准备了双重保障,就算停电也不怕。"
社区食堂里热气腾腾,二十多位老人正在吃免费午餐。
"这个姜汤熬得安逸!"李大爷咂着嘴。
志愿者小陈又给他添了一碗:"李爷爷,下午我们去您家帮您把电热毯铺上。"
窗外,市政工人正在给道路撒盐除冰。
次日,寒潮如期而至。
余省主城区气温一夜之间降至零下10℃,创下历史新低。但千家万户灯火通明,火锅店里依然人声鼎沸。
"来嘛,天气冷更要吃火锅暖和一下!"老板小李热情地招呼着客人,"食材储备充足,大家放心吃!"
社区值班室里,工作人员24小时值守。"目前为止没有接到一起求助电话,说明准备工作到位了。"值班人员开心地说。
寒潮第二天,温度降至-15℃。
"张阿姨,这是给您准备的防寒物资。"街道工作人员小陈,正挨家挨户为独居老人送温暖包。
每个温暖包里,电热毯、暖手宝、应急药品一应俱全。
"哎呀,这么周到,我们老人家心里踏实多了。"70岁的张素芬接过温暖包,脸上的皱纹舒展开来。
"刘嬢嬢,我们来送菜了!"社区工作人员小张提着蔬菜包站在门口。刘婆婆连忙让进屋:"快进来暖和暖和!"
"不了不了,还有十几户要送。"小张在手中的表格上写写画画,"对了,下午社区有包饺子活动,您要来不?"
刘婆婆笑着点头,转身从屋里拿出一个保温杯:"这是我熬的红糖姜茶,你们拿去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