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郁离收拾好出行包袱,见马文才还在院中练箭,问道:“文才兄,你不下山吗?”
书院因扩招导致一些教学器材不足,山长给了梁山伯等人三天时间,让他们下山置办。
刘郁离来得早,比较清楚书院情况,山长有命让他陪着一起去。
开学时间推迟了三天,不少学子索性下山一趟该玩的玩,该买的买,像极了进监狱前最后的狂欢。
对于刘郁离的主动示好,马文才懒得搭理。
刘郁离:“我是不介意与文才兄共用衣柜的,就不知道文才兄介不介意?”原本是单人宿舍,有些家具只配备了单人的,现在改成双人间,自然不够用了。
马文才一眼看穿刘郁离的打算,不就是想让他花钱再买一套,自己独占书院的吗?
他有心不让刘郁离如意,但一想到刘郁离堪称可怕的熏香品味,最终挤出三个字“穷酸鬼!”
即将走出院门的刘郁离回头看了马文才一眼,微微一笑。
一个时辰后,乐福居。
梁山伯看着店内与书院一模一样的书桌、坐凳,有些惊奇,“英台,你看!”
祝英台十分惊喜,立马问道:“掌柜的,这样的一套,你们店里有多少?”
赵掌柜瞥了一旁的刘郁离一眼,回头说道:“不知这位公子要多少?”
祝英台忐忑问道:“十五套,你们有这么多吗?”见掌柜的点头,她眼睛都瞪圆了。
家具比较占地方,一般摆在店里的多是样品,等顾客上门看中了哪套再请师傅现做。
莫说祝英台不敢相信,梁山伯也怀疑掌柜的没有听清,说道:“我们要十五套!只要现货!”
“十五套,现货。”做成了如此大一笔生意,赵掌柜白面馒头一样的脸越发喜庆了,“如果公子愿意多出车马费,今日就能送货上门。”
家具是大件,占地方,免费送上门是不可能的。
梁山伯没想到事情如此顺利,问道:“十五套加上送到清凉书院,总共多少钱?”
“一套五千钱,十五套就是七万五千钱。”赵掌柜抄起柜台上算盘,三下五除二算出了结果,“再加上车马费,总共七万五千八百五十六钱。”
梁山伯试图讨价还价,“能再便宜点吗?这种桌凳平时也就三千钱左右。”
赵掌柜直接摇头,“公子,不是小老儿自夸,整个钱唐县除了我乐福居,别的店没有这个……名校同款。”大师当时是这么说的。
“那些小店现货最多三五套,公子若是不信,不妨去问问?”要不是听了大师的话,他也不敢一次做这么多家具,现在仓库里都堆满了。
“公子,您看看这花纹、色泽,绝对是上好的黄花梨。三千钱的那是杨木。”
“你若是诚心要,五十六钱的零头,我给您抹了。”赵掌柜是经年生意人,明知这单跑不掉,还愿意主动抹去零头,给顾客提供情绪价值。
说完后,扭头和刘郁离说话,“大师,您真是神算。求您再多指点两句。”
十天前,大师来到他的店里,一开口就是“掌柜的,红光满面财运将至。”
他信了吗?他当然不信。只当又是一个靠吉利话讨钱的骗子。
没想到大师就是大师,一点没生气,反而用心指点他,“清凉书院知道吗?”
赵掌柜点点头,这是钱唐县最出名的书院,谁没听过。
“赵掌柜可曾听闻王丞相制衣与谢丞相带扇的故事?”
刘郁离所说的王丞相制衣是指名士王导在担任宰相时,朝中国库空空,内库只有数千匹丝绢。于是,王导拿出一些丝绢为他和朝中大臣每人制作一套单衣,一时间无数人争相效仿,丝价暴涨。
王导趁机将积压的丝绢尽数高价售出,赚取了数千两黄金,暂时缓解了国库空虚。
谢丞相带扇也是类似的故事,谢安利用自身影响力,轻轻松松帮助友人卖掉五万把蒲葵扇。
可见名人带货在古代并不罕见,尤其是王谢这等顶级门阀,毫不夸张地说比顶流还顶流,因为他们名气与权势兼具,一举一动皆为天下推崇。
赵掌柜点点头,一颗心似被柠檬水泡过,说道:“我这小店可攀不起王谢之家。”
刘郁离摇摇头,“此言差矣!赵掌柜可曾听闻名校同款?”
赵掌柜能把乐福居做到钱唐最大的家具店,自然也不是个笨的,很快反应过来,“大师说的是清凉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