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在梁祝故事里当女帝 > 第111章 生死劫杀

第111章 生死劫杀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使君觉得委屈?”刘郁离抬起头,不闪不避直视着朱序的眼睛,“那死在襄阳之战中的士兵、百姓,难道就不委屈了吗?”

“昔日同他们一起誓死守卫家园的人,如今成了秦国高官,九泉之下他们能瞑目吗?”

刘郁离挺直脊背,一副义正词严的模样,熟练地对朱序施展道德绑架。“襄阳之败,李伯护叛晋投秦固然是罪魁祸首,难道使君就没有失察之过吗?”

“如果使君没有疏忽大意,给了李伯护可乘之机,襄阳之战还会败吗?”

朱序低下头,回避了刘郁离的目光。

刘郁离轻轻瞥了朱序一眼,抬脚越过朱序,率先走进房间。

在夜色的遮掩中,愧疚、心虚、犹豫、沮丧,各种情绪在朱序脸上交错出现,拳头握了又松,不知过了多久转身进入房间。

还是那张桌子,只不过这一次房间内灯火通明,相对而坐的两人能轻而易举看到对方的表情。

像是被橡皮擦过的白纸,朱序脸上没有任何表情,“襄阳之战,老夫问心无愧。”

他坚守到最后一刻,哪怕败了,非他之过。

不愧是沙场老将,这么快就从她的PUA话术中清醒过来。刘郁离眼中多了几分意外,但眼珠一转,新的话术再次开启,“如果晋国被秦国灭了,使君是否问心无愧?”

尽管五十六个民族是一家的观念早已深入骨髓,刘郁离依旧能面不改色地说着鬼话,“如果华夏衣冠不复,汉人自此沦为胡人奴隶,使君是否问心无愧吗?”

“如果他日再见韩夫人,使君是否问心无愧?”

面对刘郁离的接连三问,朱序一时间抬不起头,更不敢看向对面之人。

沉默许久,朱序一声长叹,“天下大势,分分合合,岂是我一人能改变的?”

晋国有情,秦国有恩。他夹在中间怎么选都是错的。不是晋国的叛徒,就是秦国的,他这一生都要背负着叛徒之名,永远抬不起头。

“你能!”刘郁离看着朱序斩钉截铁道:“使君就是唯一一个能挽救晋国于水火之中的人。”

“真是年轻人!”朱序苦笑一声,脸上充满无奈,“秦有百万大军,晋国上下加一起才有十万。”

“秦有慕容垂、张蚝、姚苌、吕光、苻融等猛将,而晋国将军,不看能力看出身,谢玄好歹还有真本事。除却谢玄之外,北府军还有能拿得出手的将领吗?”

朱序一下子点明晋国当前的问题,刘郁离忍不住为他的敏锐心惊。

晋国名将除了谢玄之外,后世所熟知的刘牢之、刘裕,此时一个刚投军还未成名,一个还在家乡卖草鞋、打渔为生,等到三十多岁,走投无路之下才参军。

朱序继续说道:“倾国之战,从来都是国力比拼,胜败不在个人。莫说一个朱序,就是十个、百个朱序,也改变不了晋国必败的命运。”

“你看老夫这满头白发,有心救国,无力回天。”

此时,刘郁离才意识到朱序不是因为苻坚的厚待摇摆不定,关键是他早已窥见晋国的未来。

在朱序眼中,他与晋国都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一个华发早生,热血冷却。一个衰朽腐败,命不久矣。

刘郁离没想到她没有说服朱序,反而在他的悲观中深刻意识到一件事,秦国将灭,而晋国同样是一艘快沉的船。

淝水之战的胜利仅是晋国的回光返照。她要攫取的不是朝廷的封赏,而是起家的资本。

不能将希望寄托于朝廷,利刃必须掌握在自己手中。

一瞬间,刘郁离对未来的发展规划,有了新的调整。但此时,她说服朱序的心思更为坚定了。

“使君认为此战,晋国必输。我却不以为然。”刘郁离注视着朱序,声音稳如泰山,“如果秦国一定能赢,何以朝中上下都反对出兵?”

朱序看到了晋国九品中正制下的弊端,却没注意到秦国强盛背后的重重隐患。

“使君认为陛下较之早年如何?”

提起此事,朱序说不出话。这么多年,苻坚的宽厚仁慈一直没有改变,但他却没有了之前的知人善用,纳谏如流。

王猛之于苻坚,就像诸葛孔明之于刘备。而此时苻坚一意孤行出兵晋国,早已忘了王猛劝他不可图谋晋国的临终之言。

刘郁离:“我听闻陛下已经开始在城中为晋国君臣修筑府邸了。”

仗还没打,苻坚已经想好晋国君臣归降后住哪里,安排什么官职了。这都不是半场开香槟,而是赛前开香槟了。

朱序脸上皮肉僵硬如冰箱中冻了半年的猪肉,嘴唇翕张,末了,冷笑着说出一句话,“我又能改变什么?”

到了这种地步,他就是死谏,血洒金殿也改变不了苻坚的决定。

在家国大事面前,他只是一个微不足道的小人物,做什么都无济于事,何必白费功夫。

眼底浮现一抹亮光,刘郁离抬起双眸看向朱序,问道:“使君认为桓大司马(桓温)生平最重要的一战是哪场战役?”

朱序没想到刘郁离忽然说起题外话,虽有疑问,略作思考后,回答道:“成汉之战。”

永和三年(347年),桓温领兵征讨盘踞在巴蜀之地的成汉政权,一战成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