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我那奇怪的夫君(美食) > 第5章 第五章

第5章 第五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北宋时期,随着城市商品经济的发展,乡村人口的不断涌入,“坊”、“市”的界限被打破,夜市、晓市接连成立,宵禁取消,商业繁盛到极致。】

这一段历史书上的内容,此刻清清楚楚的展现在苏雪敏的眼前。

晓市,又称早市,是指在拂晓时分(五更天)开启的集市。

主要售卖吃食和日常生活杂物。

天子脚下,汴京城内。

即使是非节非年,早市上也是车声马嘶人吼汇聚成一片,叫卖声更是络绎不绝。

“香喷喷的烙饼,一铜子一个咯。”

“软和香甜的浮团子,婶子来一碗吧。”

“汤饼、热腾腾的汤饼,快来尝一尝吧。”

......

街道两旁挤满了售卖吃食的摊位。

简易的棚子一搭,几张桌椅一摆,热气腾腾的水雾下,人间烟火气尽显十足。

一眼望过去,炊饼、包子、汤面、浮团子、烤饼、馄饨等等吃食,几乎是遍地开花。

价格从一铜币到十铜币应有尽有。

可以说是丰俭由人。

苏雪敏带着小翠,从街头慢悠悠的逛到了街尾。

看得出来整条街的生意都不错,即使是街尾末的几家也有一两桌的客流量。

苏雪敏心道,这里不愧是繁华的汴京,大家在饮食上都很舍得花费。

其中,不少单身汉更是成为了主力消费军。

苏雪敏转念一想,这也实属正常。

毕竟这些男子暂时没有养家糊口的压力。

不爱花天酒地的男人,自然不会在吃上亏待自己。

不过.....苏雪敏蹙了蹙眉头。

这里商家之多,意味着竞争压力也大。

毕竟来来去去都是这些吃食种类。

能在这里开得长久的吃食摊子,要么厨艺不错、要么为人大方、要么食材新鲜。

总之各有优点。

想到这,她有些苦恼的揉了揉额头。

她本钱不足,打价格战也只会是自寻死路。

还会被原来的商家报团取暖,一起打压。

除非创新品类,卖这条街上独一份的吃食。

可这独一份的吃食,要么是做法特殊要么是食材特殊。

一下子,苏雪敏犯难了起来。

忽然,她灵光一闪,心里面忽然升起一个点子。

她怎么就忘记了自己还有金手指【明清作物商店】呢?

在这寒冷的冬天,怕是没有什么比热腾腾的火锅更好的吃食了吧?

更何况,在北宋还没有出现辣椒这种作物。

也就是说,就算研发出来火锅。

也不会被人抄袭复制。

心中打定主意后,苏雪敏总算是松了一口气。

忽然,耳边传来小翠有气无力的声音。

“小姐,我们到底要吃什么啊。”她捂着自己已经饿扁的肚子,问道。

苏雪敏略带歉意的笑了笑道:“小翠,你挑一挑,看看想要吃什么?”

她用手指了指几家客人较多的馄饨店和汤面店,建议道:“这几家的味道应该不太差。”

见小姐果真放手,让自己选择。

小翠转悠着眼睛,反倒是纠结了起来。

左边的馄饨看起来个大饱满、晶莹剔透,热气上涌后,点缀的小葱更显几分鲜脆。

旁边刚上的阳春面分量大、浇头也多,闻起来又鲜又香。

前面的酱肉包子出了名的味道不错,而且皮薄馅多。

呜呜呜,她好贪心。

都想吃怎么办?

正当小翠将目光投向苏雪敏求助的时候,一辆马车忽然停靠在两人身边。

窗柩上拉,一道高高在上的女声从里面飘了出来。

“苏雪敏,你怎么沦落到了这分田地。”

“从街头逛到了街尾都不敢买吃的。”

“哦,我忘记了。”

“谁叫你现在不是国公府的嫡长女,手头不宽裕也是正常的。”

“不如......”女人带着恶意满满的腔调,指着左边的馄饨摊道:“不如我请你吧?”

苏雪敏顺着声音处望了过去。

女人穿着一件贵气十足的淡紫色锦缎夹袄,领口和袖口处都缠绕着金丝。

外披一件白色狐裘大衣,但从细腻的毛发和厚实的毛领处端详,就知道不是凡品。

手里捧着一个带白色绒毛的汤婆子。

对方的姿色虽然算不得倾国倾城,但也是小家碧玉。

画着现在汴京城内最时新的梅花妆,发髻上插着七八只玉簪,摇头晃脑间叮叮当当的作响。

只可惜眉目间那股轻蔑和不屑,让人心生不喜。

浑身更是充满了骄纵之气,高傲的抬着下巴,仿佛下面的人不配她平视一般。

这是哪家千金大小姐?

苏雪敏还在原身的记忆中搜索,一旁的小翠已经怒气冲冲的指责道:“表小姐,你别太过分了。”

“你初来汴京,可是我家小姐悉心接待你。”

“你头上的玉簪多数也是我家小姐赠予的。”

“你怎可落井下石?”

听着这番话,苏雪敏才记起了对面之人的身份。

原来是苏菁菁。

原身国公府的父亲名为苏裴,有一孪生兄弟苏恒。

两人虽然都在朝为官,但苏恒仕途之路不算顺遂。

只在远离汴京的淮水县做个小县令,官从正五品。

苏恒膝下有一子名为苏瑾,学富五车,才情洋溢。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