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府后,苏若璃片刻不敢停留,一溜烟的往人流密集的大街上跑去,她在街上问了很多人,大家都跟她说,长乐城中医术最好的就是圣和堂中的李郎中。
可当她循着指引来到圣和堂后,远远的便看见准备出门的李郎中——正是给萧京墨看病的那个白发老翁,她停住了脚步,匆忙转身离去。
惊慌中不小心撞上一个比她矮了半个头的少女,苏若璃扶起对方,并一个劲的道歉。
“对不起,你没受伤吧?”
少女顺势拍了拍身上的尘土,眼角含笑的说道:
“没事的,是妹妹我方才太过入迷,没有看路,才撞上姐姐的,姐姐莫怪。”
说着,少女上前亲昵的拉着苏若璃的双手,仿佛两人是久未见面的挚友。
少女突然的靠近,一股混合着药味的清香钻入苏若璃鼻腔,只反应了一瞬,她立刻断定对方是个常年与药材打交道的人。
她仔细打量对方一番,看她年纪不过十四五岁,身着粗布衣裳,怎么看也不像是药房的伙计,但她的鼻子又确实告诉她,少女一定是很熟悉药材的人。
苏若璃刚想跟对方寒暄几句,少女先一步开口道:
“姐姐,我叫阿瑶,是离城二十里的杏花村人,姐姐是哪里人?”
“姐姐是……”她忽然愣住,她还不知道自己家在何处,可阿瑶眼神清澈,一脸期待的看着她,犹豫片刻,她继续道:
“城主府的婢女。”
“哇,就是街头最豪华、建筑最气派的那个城主府吗?”
阿瑶眼中的崇拜都快化成实质,紧紧包裹着苏若璃,她抬手摸了摸鼻子,想来长乐城中也不会有第二个城主府,她便点头应下。
“是的。”
“姐姐,你等我一下,我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我爹爹。”
说着,阿瑶转身跑开,灵活的身影在人群中左右穿行,片刻后便消失不见。
苏若璃抬着的右手上,还留有阿瑶衣角粗粝的触感,可对方根本没给她挽留的机会。
在留还是走的抉择中,她选择了站在原地等待,不是她笃定阿瑶一定会回来,而是,她没有更好的办法,毕竟比起像无头苍蝇一样在街上乱转,她更愿意把希望寄托在初次见面的阿瑶身上。
不知过了多久,或许是一刻钟,或者是一炷香,又或者仅仅才过了一盏茶的功夫,阿瑶拉着一个同样穿着粗布麻衣的中年男人回来。
“爹爹,这就是我跟你说的在城主府工作的姐姐。”
还未走近,阿瑶已经迫不及待的介绍起来。
“姐姐,这是我爹爹,杏花村最有名的郎中。”
听到阿瑶爹爹身份的那一刻,苏若璃无比庆幸自己的选择,当即按耐不住内心的激动,跪下央求道:
“伯父好,小女子名叫苏若璃,有一个不情之请,还望伯父帮忙。”
“苏姑娘这话就见外,我乃一介草民,帮不帮的上还另说,真不用行这么大的礼。”
苏若璃也知自己此举唐突,顺势起身,躬身作揖道:
“伯父放心,对于您来说只是小事一桩。”
见爹爹半天没有答应,阿瑶着急的直跺脚,拽着爹爹的衣袖不停晃动,撒娇道:
“爹爹,您不是常常教导女儿,要助人为乐,怎么今日您自己却推三阻四呢?”
“姑娘请讲。”
最后磨不过阿瑶,阿瑶爹爹终于松口。
“小女子想买几味药材,奈何忘带荷包,还请伯父帮忙去药店买一下。”
话音刚落,阿瑶爹爹的脸色变得十分不自在,眼神也开始变得飘忽不定,大有拉着阿瑶直接跑路的打算。
“原来是这种小事,姐姐你方才直接跟我说即可,何须找我爹爹呢?”
闻言,阿瑶爹爹脸色突然煞白,一把捂住阿瑶的嘴,拉着她转身便走。
好不容易找到一个郎中,苏若璃岂会放弃,一路跟着二人走了很远,直到跟到一个僻静的小巷口,阿瑶爹爹停下脚步,沉声警告道:
“姑娘莫要再跟着我们。我承认我们方才去见你也是有私心,但与人命相比,我们还是拎得清,所以,此事我们断不会帮你,你走吧。”
“既然伯父也知道是人命关天的大事,作为郎中,您怎么就能坐视不理呢?还是伯父觉得我不能支付您药钱,所以才推辞?”
思来想去,苏若璃也只能想到这一个理由。
“姑娘,我看你年纪尚小,奉劝你一句,那些伤天害理的事还是不要去做。还有,不要再跟着我们,不然我们就报官了。”
“报官?只怕这事报官也解决不了。”
苏若璃低声呢喃了一句,看着转身要走的两人,急急上前,抓住阿瑶爹爹的衣袖,“扑通”一声跪下。
“求您别走,只要你们愿意帮我,我可以用一个方子给你们当药钱。”
脑中忽然闪出一个药方,一个可以高效治疗风寒的药方,她也不确定能不能行,但那一刻,她别无选择。
“不是,你这小姑娘怎么听不懂话呢?我是郎中,你休想从我手中买药去害人!”
说着,他一把甩开苏若璃的手,抱着阿瑶大步离去。
“西洋参3钱,白薇3钱,茯苓4钱,甘草1钱,鲜石斛6钱,水牛角片10钱,难道郎中觉得这些药材是要害人的?”
苏若璃大声喊道,目光紧盯着那双大步流星离开的腿,直到快到拐角,那双长腿终于停住,她的肩膀松下,整个人跌坐在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