俩人不觉间很有默契,连慢跑时的步伐都基本一致,戚颐年离江浸更近了几步,对方的手指触及到交接棒后很快握在手里。
江浸的手指向后抓时握到了戚颐年的指尖,少年手指细长,指骨分明,手尖温度很暖和,让他浑身觉得燥热起来。
手指被握住的一瞬间,戚颐年感觉到指尖上传来一点凉意。江浸的手总是有些冰凉,像是冷漠驱散了炎日的热气,握起来很舒适有力。
交棒只是一瞬间的事,俩人的手很快松开。江浸握紧了手中代表着一班希望的交接棒,那是所有人在这一刻的希望和期待,以及身后那个人的期待。
在江浸准备快跑冲出去的时候,戚颐年在他身后淡淡的说了一句“加油”。
声音不大但很坚定,语气里充满期待,像是知晓他一定会拼劲全力。
戚颐年看着江浸起跑后慢慢停下脚步,走到一旁等待江浸回到原点。
他还是那样温柔和煦的笑着,目光随着黑色的背影远去,片刻都不离开。
任衍慢他两步跑完,有点微喘道:“榜一,你、你怎么跑的这么快!真可以去当体育生了。”
贺新尧过来勾着薛淇灿的肩膀,嬉笑道:“做什么梦呢!榜一是我班学霸,让人家跟你整天训练累的跟狗似的,像话吗?合理吗?”
任衍没好气的笑骂着回去,“奶奶的贺新尧,你等着啊,还不是跑不过我。”
俩人七嘴八舌的拌起嘴,薛淇灿被夹在中间,露出无奈又习惯的笑容。
江浸从起跑的时候莫名有种紧张感,他已经不记得从什么时候开始他已经习惯了漠然面对一切,渐渐忘记紧张、激动、疯狂等激烈感情是什么样的体会。
他手里的交接棒仿佛很重,以至于不得不用力紧紧握着才不会掉下去,才不会从他手中脱落。
同样的,他感觉自己在这一瞬间也感到一种无形的压力,身边的同学们在用力嘶吼他的名字,远处的女生们在为他加油喝彩,他甚至能感觉到贺新尧他们的热烈视线。
恍惚间他觉得好像很累,可是身体却很轻快,有用不完的力气去奔跑。
太阳很大很耀眼,好像有一些不知名的画面在他脑海浮现,那个落寞的黄昏,那扇破旧的铁门,那道白色的背影……然后他就听到了一个声音。
有一个人在他起跑时说了句“加油”,那个人穿着白色的衣服,干净的犹如清晨的雾。他在偏头时触到了他细长温软的指尖,从他手里接过带着温热气息的接力棒。
那个人也在看他,江浸不再犹豫,奋力冲道终点,身体在擦过红色彩带时他的思绪才慢慢回到他的身体。
“第一名——高一一班!”
他看到了班里的同学激动的站了起来,正在跑道周围欢呼。
他听到了风吹过梧桐树叶得簌簌声,干卷的枯黄色落叶打着转儿的飘零。
空气中的气流重新开始转动,一切仿佛静止的事物又变得鲜明活泼起来。
然后他就被拥入一个大大的,黏热又拥挤的怀抱里,贺新尧带头把他们拥抱在一起。几个人像球队加油打气一样,把左右两旁的人都拥的紧紧的,好像这样就能感受到彼此的心意和想要团结的热忱。
江浸的肩膀被戚颐年的手臂收紧,这一刻他感到很安心,很放松,这一刻他好像才学会呼吸,终于卸下疲惫大口大口的喘着气息,享受在名为感情的包围圈里。
运动会到此刻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就是混合接力。还是江浸和戚颐年上场,女生则是安冉和孟秋妤。
贺新尧还在继续刚才的话题:“告诉你,我们班这阵容碾压你们。”
“是是是,我家宝宝也参与了我当然支持,况且这组没有我们班。”
“什么?我看错了?那也比你们班成绩好!”
薛淇灿:“……那个,比赛要开始了。”
混合接力任衍不上场,因为他项目已经满了,就在场外陪着孟秋妤,时不时跟贺新尧拌两句嘴。
混合接力的对手是二班、五班和八班,都是理科班,体育生居多,最后他们拿到了第五名。
广播里传来高一年级总成绩的统计,第一名是九班,其次是三班和六班,第四名就是一班。
一班得同学们都很开心,前四名正好有奖状,另外他们班还得了精神文明奖,一共收割两张奖状。后来在于淑娴的吩咐下被黎舒涵贴在了教室后面的墙上,这是一班第一次集体获得了荣誉,从那以后到高二高三换教室时也不忘顺手摘下,然后再贴在新的教室里。
这些奖状陪伴了他们三年,不只是高中的三年,还有青春独特的记忆和温情的三年,到最后已经泛黄的纸张还被于淑娴留在抽屉里,那是她带的最后一届学生。
有些东西不需要去刻意守候,就已经种植在每个人宝贵的心间。
风,叶,花,阳光,彩虹会记录一切,那些温暖又幸福的时刻。
运动会结束了,他班应该算是满载而归,荣誉、奖状都有了,江浸他们还领了一些奖品,都是高档精美的笔记本之类的文具,学校在这方面还是一向节俭持家。
于淑娴说了几句总结话,顺便把期中考试的安排也透露一些,“我说一下,咱们马上就要进行期中考试了,这次考试会有难度,不能像普通月考一样对待,而且考完要开家长会,到时候记得跟父母商量,最好每个人都来齐。”
她停顿一下,想起了班里几个同学家的特殊情况,有些是单亲家庭,也有寄宿在亲戚家的学生,像这种情况要他们请家长很困难,她把要求再度放低:“特殊情况的家长也尽量来,不能来告诉我。”
“还有一个最要紧的事,你们应该也都听说了。一班的座位向来是不固定的,我们要根据成绩排座,就从这次期中考试开始,想要坐个好位置就看你们怎么学了。”
于淑娴把话说完,又布置了历史卷子,以及各科课代表也纷纷宣布了作业。
好几张白花花的卷子从头传到尾,干净无暇的纸上印满了文字,散发着刚打印出炉的热度和纸张的味道,叫人看了头疼。
班里陷入一阵寂静,有人因期末考试犯愁,有人因今晚卷子开会犯愁,当然大多数人还是因为调座的事而忧愁。
他们现在的座位还是于淑娴当初安排的,除了后来正式文理分班有些小幅度调整外,基本没变过。
大家已经相处了半个学期,同桌彼此都很熟悉,也渐渐变得默契,前后桌氛围也很好,上课还能交流中午吃啥。
突如其来的一场期中考试又要带来一场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可能有人会离开,还会与新的同桌重新相处。离开了舒适圈后仿佛一切又变得陌生,像回到了开学的时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