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公子,杨公子。”
怜秋和杨君君是观天书铺的常客,只一出现伙计们就认了出来,上前热情招呼道:“您二位,今日要买些什么书?”
“给我拿一本林大师最新的出《山野杂记》,”怜秋问道:“应当还有吧?”
“额……”伙计表情紧张,表情为难的说:“顾公子,您也知道这林大师的书向来紧俏,更别提《山野杂记》才刚问世不久,大家正是感兴趣的时候—”
听出小二的意思,怜秋直白道:“是没有了?”
伙计“嘿嘿”一笑,点头道:“这刻本呐,暂时是没了。”
怜秋皱眉,“要什么时候才能有货。”
“下一批恐怕得等上一两月。”伙计表情为难,小声对怜秋二人道:“这书买的人多,师傅们正在加紧着重新弄呢。只是刻本工序繁琐工期长,一两月已算得上快了。”
一两个月。
时间有点久。
要不,给琴书买个小玩意儿先哄着,等刻本上了在给他买。
“不过顾公子你要是不介意,咱们这还有手抄本。”小二说。
“手抄本。”怜秋不是很感兴趣:“不要。”
书铺的手抄本大多底本用的纸张质量下乘,上头的字迹也不够清晰,更别说抄书的人字迹各异,还极有可能有错字,怜秋以前翻看过几本,皆不太喜欢。
这样的手抄本大多是卖给穷苦书生所用,即便观天书铺的手抄本比外头的好上些,怜秋依旧看不上。
“诶,您不晓得,咱们书铺最近来了一秀才郎,字写得那叫一个浑然天成,风骨绝佳!掌柜的给他用的都是上好的徽州纸,自个儿还收了一本秀才郎抄的书。”伙计极力称赞道。
观天书铺的唐掌柜和顾老爷认识,怜秋也知晓此人并非一纯粹商人,对于书法字画着实有一番追求。
能让唐掌柜都收藏的手抄本,莫非这秀才当真有什么不同之处?
见怜秋犹豫不决,杨君君只一看,就知道他动了意,索性对伙计道:“你且去拿来看看。
“好嘞,杨公子。”
伙计去拿手抄本,怜秋无聊,一边跟杨君君说着闲话,眼睛却在店里四处打量着看有没有什么新奇的书。
他虽不爱看杂记话本,但若是有喜爱的大师出书了,也会买上一两本权当打发时间。
视线在铺子里摆放整齐的书架上逡巡,余光处忽的出现一角浅蓝,不等他反应过来,一张神色淡漠、眉眼锋利的俊脸便突兀的闯入眼帘。
来人穿着一袭长衫,身姿挺拔,步伐洒脱,举手投足间带着一股若有似无的矜娇贵气,再加上样貌出众,称得上一句翩翩佳公子。
只是眼神实在太过凌厉深沉,看起来并不是好相与之人。
柳县何时来了这样的人物?
怜秋疑惑:自己如何不晓得。
“封秀才,您来啦!”
去给怜秋拿手抄本的伙计刚好下来,怜秋看着他热情的跟那人招呼道:“掌柜的在二楼将昨日刚到的徽州墨记册呢,你上去往左走看见那间房就是了。”
“多谢。”
略显冷淡的声音,封随朝着伙计道谢,往二楼的方向去,并未多做停留。
不知是不是怜秋的错觉,总觉得那人离开时,视线从自己身上划过了一瞬,他眨了眨眼,问伙计:“那人是谁?胡掌柜的好友?”
“他啊!”伙计笑呵呵的拍了拍手里的手抄本,说:“他就是我跟您说的秀才郎,名叫封随。金岁头回参加童生试,竟就考上了。掌柜的说他童生试一连三场皆是案首,可是货真价实的小三元,现下马上要去丰宁书院入学。”
“掌柜的还说此人以后定然大有所为,铁定能考上举人。”
“丰远书院?”杨君君笑道:“那岂不是跟我大哥在同个书院。”
“哈哈哈,那以后封秀才和杨大公子也是同窗了,杨大公子才名远扬,明年乡试定然也能一举高中。”伙计恭维道。
杨君君捂着嘴笑道:“你倒是会说话,借你吉言了,若是大哥来年高中,我给你赏银。”
怜秋没说话,杨君君又道:“不过这封公子既连三场都是案首,学识定然不一般,容貌也是一等一,照理不该是籍籍无名之辈,可我为何之前从未在县里听过这名字。”
伙计道:“嗐,这封公子是去年才来的柳县,先前没在柳县的私塾读过书,他童生考试还是寻的掌柜的帮忙找了廪生做担保嘞!”
外来人。
怜秋点了点头,并没有将封随放在心上,他敲了敲桌面,轻声道:
“成了,既是小三元,我便相信他字写得确实不错,你将书给我看看。”
“瞧我这脑子,您怕是等急了。”伙计笑嘻嘻的拍了拍头,将手抄本放在柜台上,一边翻开一边道:
“顾公子,您且看!封秀才的字,定然不会让您失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