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11章 县里

第11章 县里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躺在床上享受了一会儿只有两人世界的气氛,就被肚子咕噜咕噜的声音叫起来煮饭。

昨天夜里两人忙着搬家、布置东西,胡乱吃了一点就睡了,今天是搬家的第一天,哪怕没锅没灶的,也得吃点好的庆祝一下。

于是两人起床洗漱一下吃点水果,带上所有的票和几十块钱,提着篮子便去了大队部。跟村长说要去县里买点家用,大队长爽快的个二人签了介绍信。

两人倒是没想到,只是跟村长打个招呼让他知道他们去县里了,村长就主动开了介绍信。

他们压根没想到去县里还需要介绍信!也难怪,两人从来也不主动去翻看身体的记忆,也亏得村长是个深明大义的,不然他们岂不是没到县里就要被当做盲流抓起来?

去县城里需要去镇上坐车,这个时代大家通常称镇上叫公社,只有再往前两辈的老人才改不过来口,一直喊镇子。

他们村是离公社最近的村子,交通也算便利,走了十几分钟就到了。两人都不经常坐车,而纪平阳更是连公社都没来过,还好这个年代的人都十分淳朴热情,向人打听去哪等车一点也不费力,弄得两人还紧张了一会儿。

往县城去的车一天只有上午有三趟,他们刚好赶上上午的第二趟,下一趟车要到十点半了,留的买东西的时间就有些紧张。

不得不说,因为是前几年才通的班车,车里车外还是很新的,除了汽油味有点大,地面坑洼不平地让车里人跟着颠来颠去,还是很方便的。

票价是五分钱一个人,坐车坐了半个小时,下车的时候两人蹲在路边干呕了好久,还好没吃饭,不然恐怕要做一回马路清洁工了。

从兜里掏出个苹果吃下去压一压胃里的反意,才有心情打量这座城市。

结果却令人大失所望,城里的房子比公社的稍好一点,也不过是在砖瓦房的基础上加盖一层,偶尔能看到几栋具有时代特色的筒子楼。

和村里相同的是,城里的墙上也到处刷着红色的标语,写着“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抓革命、促生产”“工业学大庆,农业学大寨”等内容。

城里的马路是以前的青石板路,不十分平坦却也少有泥泞,街上下着小雨,偶尔有个打着漂亮雨伞的女郎或者小伙,都会迎来其他顶着化肥袋子或者淋雨的人羡慕的目光。这个时候的雨伞属于工业品,需要工业品票才能购买,儿一般人别说没有票,就是有,也要跟别人换成粮票、油票、布票等必需品。

两人除了钱票就只剩了个篮子,索性雨也不大,漫步在雨里还有一种戴望舒诗里的雨巷的感觉,便没有遮挡直接走去目的地。

从车站走到城市的中心,也就是百货商店和国营饭点、国营副食品店所在的那条街的位置,两人刚下车也没胃口吃饭,便直接进了百货商店。

商店是个两层楼的青砖瓦房,二楼是家电、家具,他们需要的东西都在一楼。门上挂着国营中山百货的牌子,简朴又大气,穿着格子、纯色衬衫或蓝黑色工装的人们进进出,里面跟公社的供销社又有着天壤之别。

百货商店分好几个区域,有副食品区、文化用品区、生活用品区,楼上是摆放着家具家电和自行车、手表等贵重物品。

干干净净亮晶晶的玻璃柜台是百货商店售货员们最骄傲的东西,还有柜台后面摆放的整整齐齐的货柜,售货员们坐在柜台后边都热情的为人民服务。

墙上贴着“发展经济,保障供给”“为人民服务”的标语,柜台外边上人也不多,两人没有多看便直接去了生活用品区。

这里衣帽鞋袜、床上用品、锅碗瓢盆全都有。两人先看了黑铁锅,不论大小都需要一张工业票,最小的也有两个手掌大,最大的外加六块钱,与一毛四一斤的大米相比真是天价,不过两人也没有犹豫地翻出了唯一一张工业用品券买了最大的锅,毕竟他们的灶台上还是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买大的总不会亏。

灶台两个眼,一个放铁锅,另一个只能放个砂锅或是瓦罐,两人商量了一下,还是决定买砂锅,不说瓦罐比较深,它还受热不均匀,容易炸裂。

两个锅买完,手里带的几十块钱已经去了小一半,不得不仔细着花。不过因为没什么票据,也买不了多少东西。

翻一翻之前凌正抠抠搜搜攒下的一把钱票,还有一张肥皂票,布票几张总共有八市尺,还有油票一两,肉票三两,最多的是地方粮票有三市斤,看看日期已经快过期了,得赶紧花掉才行。

大件的买好了,该买些碗盆之类的,这些不要票,两人就买了一套瓷碗、一套盘子和两个洗菜盆,一个大洗脚盆,总共才花了两块多钱。

把所有的东西都装进盆里,重量已经不轻了,再把肥皂、牙刷、牙膏、锅铲、饭勺等小零碎买齐,两人就拿着布票和为数不多的钱去看布料和衣服。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