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七十年代有庄园 > 第45章 借钱

第45章 借钱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这天下午三点钟作用,凌正回到了招待所,经过繁华路段时,他进了几家店铺买了些特产,出去这么久,总不好空手回去。

令人吃惊的是,此时他们车队的房间里一个人也没有,看来大家都趁着休息出门行动了。都是常年跟车的司机,往外县外省跑的,总会为自己、亲戚谋些便利,明目张胆的大批量采购当然不可行,但行李里边随便藏块手表、藏几块布料还是能做到的,这在大家看来都是心照不宣的。

凌正摇摇头,自己还是太谨慎了点。

但为了防止有人突然回来,他并没有进到庄园里,而是躺在床上闭目养神。

“凌哥、凌哥,醒醒”凌正睁开眼睛,就看到车队里的小刘正要伸手摇他的胳膊,看他醒来了讪讪地收回手。

他鬼鬼祟祟地看了眼门口,确认过是关了门的,不待凌正询问,倒豆子似地将事情倒了出来“凌哥,我刚出去看市场,碰见个卖参的,我没带够钱,想回来看看谁在招待所,碰碰运气借点钱,这也是急了,生怕人家走了才喊醒你,凌哥别介意,借兄弟点儿钱,回车队就还你。”

凌正醒了醒神,看看腕表,竟然睡了一个多小时。

他把小刘从床边推开,坐起身掏出兜里的三十几块钱说:“还剩这么多,刘哥看看够不够?”

小刘脸色变了变,“凌哥,这点钱怎么买参?莫不是诳我的吧?人那百年老参,起码要三百块钱,兄弟我手里就剩一百几,你借我一百,剩下的我再想想办法。”

凌正本来兜里没装多少钱,钱票全在庄园里放着,本以为小刘好声好气的借钱给他救急,没想到这还是个不讲理的。

“就这么多了,不信你翻我行李,翻出来都给你!”凌正颇有些不耐烦的意味。

小刘定了定神,扯出来个假笑,不甘心地说“凌哥,这参我有用的,我家里老爹快六十了,动一下都喘,这参给他老人家救命的。”

小刘似乎以为凌正平日不多嘴舌,好说话,便满口谎言。两人在一个运输队里工作半年多,但其实并不熟悉,凌正是个话少的,小刘因为走后门进来的,不太合群,也十分沉默寡言,二人几乎没什么交集。

所以他以为凌正不清楚他的家里情况。他家只有父子两人。

刘老爹在他们县城也是响当当的人物,倒不是说这个人有多能耐、多高尚,恰恰相反,刘老爹一身的坏毛病,凭借无赖、不要脸而出名,曾经创下跟老太太对骂十天不曾落败的辉煌战绩。

起因仅仅是人邻居老太太不让他摘自家院里的青柿子。

此种事拉出来能说三天三夜。

但他能出名,甚至让人又恨又无奈,却是因为他去年在寒冬腊月间见义勇为,救了两个溜冰落水的毛孩子,当时震惊了整座县城。

无他,那两个孩子都是领导大院的,甚至领导为了报答他,除了丰厚的礼物,还给他独子——小刘,私下操作一番,给了个运输对的岗位——哪怕小刘除了初中文凭,什么技能都没有。

在这之后刘老爹这个英雄人物便愈发膨胀起来,每日间背着手闲庭信步地走在大街上,东瞧瞧细看看,仿佛审阅江山似的,大家也都不与他一般见识——他背后站着几位领导,谁知道那股风吹出去自家就倒霉了呢?

刘老爹仿佛认为整个县城的人都应该尊敬他、爱戴他,每日里招鸡斗狗、无理搅三分,享受别人敢怒不敢言的表情。

关于他的闲言碎语纸片一样传遍了整个县城,凌正也跟着纪平阳听过几耳朵——印刷厂的大姐大妈们最是喜欢跟小年轻讲些八卦,享受众人追捧的眼神。

正因此,凌正十分确信他老爹的健壮的身子骨——毕竟不是谁都能一日走遍十几条街,接连挑事着跟十几个老太太、大妈对骂,声音之洪亮、语声之清晰,整个县城都有所耳闻。

凌正有些好奇小刘借钱的原因。

他不动声色地说:“真没有了,刘哥,你也知道,我那天去饭店买回来那么多肉菜,哪有那么多票啊,都是用钱换的,上午又买了些特产,这不,剩的钱都在这儿了。”

小刘似乎不信,张了张嘴欲言又止。

他苦恼地双手抱头蹲在床边挠了一通。

“算了,我再想想办法,你留着用吧。”

他倏忽间站起来,打开门跑出去,门摔得啪啪作响。

莫名其妙。

到晚上除了小刘众人都回来了。

沈队长给大家带回来了一大摞煎饼,还有蘸酱菜之类的,说是碰到熟人,带给他们尝尝当地特色。

众人便一口煎饼一口菜地吃了起来,期间不免提到小刘的事儿。

“这龟儿子鬼迷了心窍了,非要问老子借钱,我兜里掏不出来十个大子儿,去哪给他借?”这粗犷的声音是临县运输队的老李师傅,他隐藏着没说的话就是——大家也不是一个地儿的,都是抽调来给市里干活的,谁放心借钱给他?小刘若是卷钱跑了他去哪哭去?

“啊?他也问我借了,说借二百,我就三十几块钱,借了他二十。”

“我也借给了他二十。”

“我五十。”说话的是沈队长,显然是债主们中金额最大的。“他说要给老娘买个貂,手里钱不够,哭的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没办法,我就借给他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