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此案与君无关(探案) > 第78章 渡魂(四)

第78章 渡魂(四)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李长曳快步走过回廊,脑中还回荡着王监丞方才的话,一时神思恍惚,竟未留意脚下,一拐角便撞上了一人。

她立刻后退一步,抬眼一看,竟是皇帝身边的王公公。

他身着一身锦袍,嘴角挂着笑,眉眼却并未随之舒展。倒是和之前在御书房看到的时候有些不同。

“哟,李大人。”王公公慢条斯理地抖了抖袖子,眼角余光还不忘打量她一番,“可得小心些。撞到杂家倒也罢了,若是撞坏了杂家手里这圣上的诏令,那可就麻烦了。”

李长曳当即收敛神色,赔罪道:“是我鲁莽,多有冒犯。”

王公公摆了摆手,眼底笑意不减,只是那笑落到李长曳眼里,却透着几分让人说不清的阴冷。

正此时,一道匆匆脚步声自远处赶来,是王监丞。

王监丞远远看见王公公,脚下似乎略一停顿,过了一阵才快步走近,恭恭敬敬行礼:“属下失礼。”

王公公笑吟吟地望了他一眼:“王监丞还是一如既往地谨慎,杂家今儿个只是路过,倒不必如此兴师动众。”

王监丞低头应是,眼神却微不可察地避开了王公公的目光。

这一幕被李长曳尽收眼底,心里微微一动:这两人之间的氛围,怎么这么奇怪……

她没多说,静静地随王自离开。回到寝宫之后,她唤来梅妃派来的小宫女,将那方才之事随口提起。

那宫女犹豫了片刻,低声道:“听说,王监丞原是王公公提拔上来的。早些年王公公权柄在握,宫中许多事都是他说了算。但这几年,圣上把原本王公公手里的一些差事,陆陆续续转交给了王监丞。”

李长曳蹙眉:“所以现在……”

“表面是尊重,实则也有些避着。王监丞再小心,外头那些风声,也总是难挡。”宫女的声音放得极轻,像是怕被风听了去,“就前几日,皇上还专门召见了王监丞,却将王公公赶了出去。”

李长曳轻轻点了点头,心中已有几分了然。

只是她还未来得及细思,外头便有宫女来报,说是有梅妃娘娘送来一封信。

她展开一看,只一句话:

寻得一人。

**

京城东郊的一处小宅子里。

陶勉正在和一男子说话。

此人姓赵名严,昔年是李府账房里一名学徒。事发那年,他不过十五,年纪小,脚程倒快。当晚奉命出府请人灭火,再回时,整座宅子早已成了一片焦土。

“你是说,小姐的孩子还活着?”赵严听陶勉一说,眼圈立刻红了。

“老天有眼啊……”他低声说着,手却已发颤。

过了一阵,他起身走进内室,不多时抱出一个用油纸封好的纸包,交到陶勉手里,语气竟带着几分少年时的羞赧:“那年我还小,仰慕小姐才学,便求了她不少字帖。当年烧得太快,小姐的东西都烧成了灰。只有这些字帖,是我每逢休沐之时,偷偷带回家的。”

陶勉接过来,翻开一看,果然娟秀端正,一笔一画都带着女子的独有的锋芒。

他正要道谢,赵严却又迟疑了一下,声音低了些:“其实,还有一件事……这些年,我谁也没敢说。”

陶勉抬头看向他,眼神一沉。

赵严道:“那日起火前不久,有人进府,说是奉了圣旨,要查封李府。老爷那时已经病逝,是小姐出面接的旨。”

他叹了口气,接着说道:“那圣旨是保存在小姐的书房,我当时一眼扫过,只觉得措辞有些怪异。”

他说着低下头,手指在膝上轻轻摩挲,好一会儿才又道:“账房里的人,都得习惯看细账。我当时是第一次见到诏书,觉得新奇,就私下抄了一份,押在了账册夹层里。”

他从纸包最底层取出一页微泛黄的薄纸,边角已经卷起。陶勉展开来看,纸面上的内容果真是圣旨样式,虽墨色已经褪淡,但那一排排字仍然清晰可辨:

朝中还有不少旧人未除。朕心忧新政推行不顺,弊端难除,特下密令清查。凡是与旧规牵扯、与旧人关系密切之人,务必查明审清,不得姑息。

陶勉的目光顺着纸面向下,忽然顿住。

末尾却写着:

李氏门第显赫,势力盘根,虽无确证,亦不可轻纵。

陶勉盯着那一行看了片刻,神色不动,只轻轻将那纸折回原样,放入袖中。

屋外夜色深了,狗吠声都稀稀落落。

陶勉走后,屋中仍亮着一盏油灯,赵严靠在床头,刚刚闭上眼。

窗外一道人影掠过,快得只在他的眼皮上投下一闪暗影。

这人影,匆匆飞到城郊的一处小院落。屋门被推开,一个身披兜帽的人影疾步而入。

她站定,缓缓摘下兜帽,露出一张熟悉的面孔。

正是边紫君。

她抬头说道:“义父,他们果然在查当年的事情。”

屋内点着一盏小灯,一人正在执笔,在纸上写着什么。

边紫君站在他身后,接着道:“那赵账房确实藏了一份密诏,他们已经拿到手了。”

那人闻言,手中笔锋略顿,沉了半息。

他低头,在纸上写上一个名字,又划去:

“我早说过,她不能留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