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被教导的对象,是被强制性入学的幼童。
死士们,不,武学夫子们在接到命令后,立刻就开始实行。
因此好多家长发现,他们的孩子哭天喊地的沿着街道跑步,跑得大汗淋漓,跑的气喘吁吁,跑得直翻白眼也必须继续跑,直到累趴下再也爬不起来才有片刻喘息之机。
有些小孩实在是跑不下去了,就装作自己累趴下了,结果不仅没被允许休息,还挨了几鞭子,痛苦的在地上打滚。
不少家长心疼的差点抽过去,恨不得以身代之,或者把孩子带走。可是一想到这样做的惩罚,立刻就歇了这心思。毕竟那可是几十鞭,一个运气不好就有可能被活活打死。就算不死,也会社死,别忘了还有游街示众。
与此同时,一些身穿锦衣的年幼小公子缩在父母的怀里瑟瑟发抖。幸好他们家里人看中他们,将他们带了回去。否则受这苦的就是他们了,他们可受不了这苦。
*
时光如流水,转瞬即逝。
三年后的一天,端惠郡王升级成为了端王。因为他皇帝祖父驾崩了,太子亲爹登基了。
次年,他被人上折子参了。说他倒行逆施,为非作歹,荒淫无度,致使夫妻分离,父子分离,母子分离,不忠不孝不仁不义,当斩。
端王:“……”
他干什么了?怎么说的好像他十恶不赦似的?他分明什么也没有做。
端王在一些人的监视下被迫进京后,抱着他皇帝父亲的大腿委屈的哭,说自己根本就没有折子上写的那么荒唐,去往封地多年,连税都没有多收一个子儿,实打实的老实巴交。
皇帝问:“你在庄子里养那么多女子做什么?未婚的小姑娘也就罢了,怎么还有已婚的妇人?”
端王大喊冤枉,“儿臣只是雇佣她们做工而已,每月都按时结了工钱,绝没有欺辱她们半分。父皇若是不信,可亲自去查看一番。更何况儿臣若是有喜爱的女子,为何不纳入府中?何必养在外面?若是有个一儿半女,岂不是成为了外室子,一辈子都抬不起头?”
皇帝说:“想必是你王妃逼着你不二色。”
“父皇此言差矣,”端王解释道:“儿臣若是有二心,王妃贤惠,定不会阻拦,还会亲自让人收拾院子,迎新人进门。”
“呵呵!”皇帝忍不住笑了。
笑过之后,他又问:“你在庄子里养那么多男人干什么?不会还是雇佣他们做工吧!”
端王毫不犹豫的点头,“毕竟很多地方都离不得他们。”
皇帝接着问:“那些孩童呢?你为何让他们与父母分离?”
端王哭丧着脸说:“儿臣供他们吃穿用度,还教他们读书认字,怎么就错了?更何况他们的父母都忙着做工,哪有时间照顾他们?做父母的若是想孩子了,去幼学里看孩子不就行了吗?儿臣又没拦着。就像父皇,上朝的时候还能带着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一起吗?还不是把他们留在后宫里。”
皇帝闻言,多看了他两眼。
半晌后,他问:“就只有这些,你没有什么继续要说的?”
端王一脸迷茫的摇了摇头。
该解释的他都解释了,没有什么可以解释的了。
皇帝哈哈一笑,又留了他几天,就放他回封地去了。
后来端王才知道,其实那时他在鬼门关前转了一圈。那一封参他的折子,什么荒淫无度倒行逆施都是虚的,实际上是在告他谋反。毕竟他真的养了一大群男人,几乎把谷姜地区的青壮年全都囊括在内了。
想明白后,端王出了一身的冷汗。
幸好他从小就不聪明,他父皇也知道他不聪明,并且认为不聪明的他干不出什么大事,这才留了他一条小命。
果然老祖宗说的对:傻人有傻福。
与此同时,端王感觉十分困惑。首先他母家势力薄弱,其次他妻子家世不显,最后他从不拉帮结派,也不受父皇宠爱,怎么有人想着把他拉下马?他只想当个闲王,安安分分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