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着裕王的话头,镜澄鼓足一口气,终于拿出了藏在袖中的联名书:“真相非民女一人所求,当年一案受害者众,却无处伸冤。此乃络州百姓联名上书,恳请陛下还络州一个公道。”
此时她的声音不再平和,而是如泣如诉,颤抖中透露着悲愤之情。皇帝看着联名书,上面签满了他不认识的名字,卷首还有一篇陈情令,读罢深受感染。既然是一州百姓所求,他身为一国之君必须有所作为,这封联名书的份量比前面所有证据都更加沉重。
皇帝站起身:“朕不可能至络州百姓于不顾。”
牟平张口想为自己辩解,没想到皇帝根本没给他说话的机会。
“送牟都督回府。”天子下令,无人不从,牟平亦无法反驳。“在事情查明之前,牟都督先安心在府上待着吧。”此言一出,相当于变相软禁了牟平,表明了皇帝要彻查此事。
宴会不欢而散,皇帝留下了太子和裕王:“此事你们二人早有预谋?”
“父皇,儿臣也是近日才知道有位姑娘进京敲登闻鼓状告牟大都督。”太子将注意力引向登闻鼓,他不想让皇帝以为自己对牟平早有针对。
“她敲了登闻鼓?”皇帝疑惑自己为何没有听到任何风声。
“儿臣查明登闻鼓敲响的消息在宫内被一个叫柴生的内官所拦截,故而父皇未有耳闻,此人乃牟平安插在宫中的眼线。”太子第一时间调查了登闻鼓的上报路径,发现消息断在了柴生这一环,稍加审问便知他是哪方势力。
“岂有此理,都将眼线安插到了宫里,他意欲何为!”这样一来问题的严重性上升到了谋反的层面,一旦威胁到皇权,皇帝不除他也不行。
后面皇帝将查处牟平之事交由太子,由于当年事发地在络州,所以主要调查由陆寒松主持进行。
“刚刚上殿的女子现居何处?”皇帝对她颇具赏识之意,认为她有些胆魄。
“禀父皇,那女子居于裕王府中。”太子回答。皇帝看了看邵景澜,眼里有些意外,自己这个儿子可从未留过女子在府上。
邵景澜生怕父皇多想:“事发之时,有人欲加害于她,为保护人证,儿臣这才将其接至府中。”
皇帝嘴角露出一丝欣慰:“你做得不错,在事情有结果之前,让她继续住在你府上。”为避免显得太过刻意,皇帝补充道:“她是本次事件的关键人物,不得有失。”
“儿臣遵命。”
一切安排妥当后,邵景澜出了宫。方知悦是由早上带她进宫的人送了出来,在宴席散了之后就被送回府上,所以现在在书房等他。她看到裕王归来,迫不及待地问:“事情怎么样了?”
“父皇下令彻查此事,由陆寒松担任主审,真相很快会大白于天下。”邵景澜看到女孩眼里闪烁的喜悦,心里也渐渐融化开来。
“只是在事情查清楚之前,你还不能离开王府。”邵景澜接着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