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给古人盘点我推的历史名人们 > 第18章 景泰

第18章 景泰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宪宗,沂王?”景泰朝众大臣眸光闪烁,他们果然没有看错人。

景泰皇帝已经消失,沂王又是光幕认证的有为之君。

该如何选,似乎已经显而易见?

-

明·宣德时期

“最大的缺点就是有那么一个爹?”朱瞻基有些怅然若失,抱着小朱祁钰襁褓的手紧了紧,“确实是……可惜了……”

也不知道是在可惜什么。

-

明·成化时期

想不到自己还是个有魅力的人?朱见深微微勾了勾唇,既然都被这样夸了,那就只能努力去做到更好,争取配得上后世人的高度评价了。

【唉,只能说是剪不断理还乱,朱见深哪里都好,可他不是朱祁钰的儿子,他和朱祁钰在身份上是天然对立的。废立太子是一场政治博弈,并不能简单以是非对错来解释。景泰想换太子可以理解,毕竟谁都不想忙活到最后为他人作嫁衣,朱见深要对景泰有意见也无可厚非,因为他确实是受害者。

不过嘛,无论是出于什么目的,朱见深都是说出过“朕叔郕王践阼,戡难保邦,奠安宗社。仁恩覃被于寰区,威武奋扬于海宇”这样的话的。我们现在称朱祁钰为明景帝,景这个谥号,也是他为朱祁钰拍板定下的。

我猜,他对景泰大概是有过怨,但没有恨的。】

-

明·成化时期

朱见深目光变得幽深:“哪能,简单说成,怨,或者恨,呢?”

皇权斗争,成王败寇。

那段战战兢兢如履薄冰的日子,他难受过、害怕过、放松过也庆幸过,到了现在已经是说不清自己对景泰是什么感情了。

或许他曾经确实有过期待叔侄亲情的时刻,或许他叔也曾纠结过是否该捡起这份亲情。

就像他叔不知是出于什么想法,在废了他的太子之位后没有进一步赶尽杀绝一样,未来他也注定会在合适的时机,怀着不知名的情绪说出那些话。

-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叹气:“都是好孩子。”只可惜造化弄人啊……

-

“父皇,我看出来了。”扶苏突然开口。

嬴政诧异:“看出什么来了?”

“那个家里只有堡宗最不和谐。”扶苏回答。

嬴政沉默了片刻,道:“你说得很对。”

【换了太子,就彻底安全了吗?现实告诉我们不是的。

朱祁钰努力地给儿子争取到了太子之位,可朱见济却在当了一年太子后夭折了,朱祁钰就这样失去了他唯一的儿子。

他必然是悲痛的,但他的悲痛无法令其他人感同身受,在他为自己早逝的孩子哀伤时,他的臣子在请求他复立朱见深为太子。

他们对他说:“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于是朱祁钰终于放下了宽厚,对那些向他进言的人动用了杖刑,让他们付出了生命的代价。】

-

明·正统时期

见济……

朱祁钰攥紧拳头,强忍着咽下了口中的腥甜。

-

明·宣德时期

太子薨逝,足知天命有在。

这是何等的杀人诛心?朱瞻基心痛地闭上眼,若是有人敢在他面前说这句话,他一定会让那人见不到明天的太阳。

他的孩子,何至于受这种苦?

-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也跟着痛心起来,他想起了才离世不久的太子朱标。

“怎么只是杖刑?”朱元璋又气又心疼,“这孩子还是太仁慈了!”

-

明·永乐时期

看到这一幕,此刻站在光幕前的朱祁钰的三个长辈心情都很糟糕。

朱棣抿唇,目光阴沉得吓人。

朱高炽也不再从容平静,而是迅速黑了脸。

朱瞻基则勾唇冷笑,这些人以后最好是不要撞到他面前来,他想。

【我永远理解不了景泰朝大臣对正统的信仰。自从怀献太子夭折后,一切仿佛都妖魔化了起来。

大臣们执着地请求朱祁钰复立沂王为太子。

更甚者,他们还要求朱祁钰以臣子之礼恭敬对待朱祁镇,因为“景泰帝亲受英宗册封,是上皇之臣子也。上皇传位陛下,是以天下让也。陛下奉太皇太上皇,是天下之至尊也”,因为“孝悌者,百行之本,万善之源,望退朝之暇,朔望节旦,亲旨南宫,率群臣朝见,展天显之爱”。

还有谁记得朱祁钰才是现在的皇帝?现在是景泰年间而不是正统年间?

呵!正统真是个好东西,只要是正统,不管做错过什么,都可以一笔勾销。】

-

明·正统时期

是啊,正统真是个好东西!朱祁钰冷笑。

他抬眼看向坐在上方的朱祁镇。现在是正统年间,朱祁镇还是君,他还是朱祁镇的臣,可他要继续以臣子之礼对待朱祁镇吗?不,他不想。

朱祁钰闭上眼,默默在内心做了决定:这君君臣臣的,谁爱做谁做去吧!

-

明·景泰时期

大臣们越发沉默。

他们很想为自己辩解,说他们也是为了大明的传承着想。没有人知道意外会在什么时候到来,陛下膝下无子,若不尽早复立沂王,恐怕日后会生出更大的祸端。

可,复储的事情还能解释,但让陛下以臣子之礼敬待上皇呢?

这让他们之前的理由都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也许,他们心底确实有着陛下只是暂时代理皇帝之职,时机到了就该退位还政的想法,他们不曾真正理解陛下的处境,只一味地苛求陛下去做无私的周公。

【这场君臣之间的拉锯战一直持续到景泰八年正月,朱祁钰重病,群臣“皆望复储”,或许是大家都预知到了景泰一眼就能看到头的未来,这次就连于谦和王文都跟着上奏请求早立沂王朱见深为太子。朱祁钰妥协了,让他们“正月十七日上朝候旨”。

然而戏剧性的故事发生了,有野心家认为“与其复太子,不如直接让英宗复辟”,于是在秘奏孙太后,得到了太后的支持后,正月十六日的晚上,一场荒谬的夺门之变爆发了。

有多荒谬呢?那就是这场政变几乎没有遇到抵抗,石亨、曹吉祥、徐有贞等人先是顺利至极地到达了南宫,砸破了南宫的墙把朱祁镇接了出来。然后又兵不血刃地带着朱祁镇进入了皇宫,这其中唯一遇到的阻碍就是门卫的呵止,而那声呵止也因朱祁镇一句“吾太上皇也”而没了下文。当太阳重新升起,原本为了朱祁钰的答复而来的大臣们,入殿后却发现宝座上的人已经换成了朱祁镇。当是时,徐有贞站出来大喊一声“上皇复辟矣”,百官虽有震惊,却也还是跪倒参拜了。没有人提出质疑,仿佛龙位上坐着的一直都是太上皇,那个宵衣旰食七年的景泰帝从来没有出现过一样。

景泰八年因这场夺门之变戛然而止,病床上的皇帝没有等来新的春天。我不知道朱祁钰在生命的最后一个月里是什么心情,有没有后悔当这个皇帝?但我猜他应该有那么一瞬间是有过放松的,因为他终于不用再费尽心力去跟正统斗争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终于解脱了。】

-

明·正统时期

“是啊,他终于解脱了……”朱祁钰喃喃自语,语气听着很轻松,眼里却残留着散不去的怅然。

-

明·洪武时期

朱元璋沉默,维护正统是没有太大问题的,这是为了防止激烈储位斗争的发生,为了让大明更顺利的延续下去,这也是他所支持的。

但,如果遇到意外,这种制度反倒成为压制真正有为之君的帮凶的话,那就与他的本意背道而驰了。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