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和夏宴比赛跳的Big Air四十米大跳台不同,这里的跳台仅仅只有二十五米,它属于坡面障碍,是单板滑雪中与大跳台项目并列的另外一个小项。
昨晚南岛公开赛结束后,雪场的大跳台正在进行赛后的检修,今天是暂停开放的,夏宴只能选择这座公园里的小跳台来练习。
虽然叫小跳台,但对第一次在公园看到它的人眼中,这已经是一个不可翻越的庞然大物了。
这座无人问津的小跳台迎来了今天的第二位的客人。
夏宴也很惊讶自己居然不是第一位。
纯白的跳台顶端已经有一位穿着纯黑雪服的男人,恰好在夏宴站定的那一刻飞出了台子。
哪怕看不到肌肉是怎么收缩的,夏宴也能清晰感受到他身体有多么紧绷。
黑色身影一瞬间就和苍蓝色天空融合到了一起,只有不断旋转的板面,镜面般闪闪发光。
都不用数,夏宴就知道他跳的是哪个动作。
自己对手瑞贝卡刚刚跳过的外转1440。
“啊啊啊啊啊——”
全身亮黄的小男生不知道怎么居然跟到了这里,摘了头盔后,那头黑发居然是微微蜷曲的。
是只卷毛呆兔子!现在正在疯狂尖叫鼓掌中。
师兄?
这个男人也是雪长城的话,那这个俱乐部还算比较有实力。
夏宴在心里估计着对手的水平。
外转1440放在女子大跳台,毫无疑问就是顶尖水平,更别说这人还是在起跳条件都不如大跳台中的公园八米台上完成的。
但惋惜的是,在男子单板大跳台,有记载的圈数记录早就已经突破到了1800。
他的外转1440在男性运动员中远远触碰不到这个领域的天花板。
夏宴并不喜欢目前雪坛中盛行的圈数唯一论。
——如果仅仅凭借圈数就能够判断一个动作的水平,那裁判的存在还有什么意义呢?
我们是不是只需要在赛场摆一台自动数圈的机器,就能够评判这项比赛的胜负了?
圈数为王,是最磨灭滑雪运动激情的一种评判方式。
在夏宴看来,刚刚这位滑手的1440其实很精彩。
尽管他与瑞贝卡做的是同一个动作,但他的姿态更优美,核心更紧绷,身体更折叠。
更可贵的是,他在这个动作里保留了自己的一些原则。
刚刚他蹦出的高度足够高,夏宴十分确定,只要他愿意,在转体时加入一点偏轴的处理,就可以通过偷周等手段,直接冲击1800,成为男子这边顶级滑手。
这在现行比赛上拿到的分数绝对高于1440——任何一种1440。
但令夏宴意外的是,他没有。
反而一直来来回回地跳着1440,足周的,稳定的1440。
Indy、Weddle、Nose Grab、Melon、Stale Fish、Tail Grab......不同抓板方式的1440。
精细地雕刻着每一圈转体,直到不会再出现半点瑕疵,再决定是否要进行下一步的突破。
好像你可以看到山腰处有一个人,正一步一步稳健地朝你走来。
尽管很缓慢,却很踏实,走出的每一步都在征服这座跳台。
一个很不同的滑手。
这是夏宴对池嵩的第一印象。
跳台旁出现的两个人早就被池嵩注意到了。
但他还是跳完了最后一跳才摘下雪板走过来。
池嵩一眼认出了这个年轻女人是谁,在群里叽哩哇啦刷屏各种消息的时候他就认出来了,只是在训练,没兴趣在大群里发言。
那块彩虹雪板那么醒目,但俱乐部中关注昨晚女子大跳台决赛的人并不多,夏宴这才没当场掉马。
“你好,我是池嵩。”
身材悍利的男子主动伸出了自己的手,声音却是与外表不符的温和。
“夏宴。”
没有紧握,都只是简单地一碰。
乐轶在旁边再次震惊了,他正在思考怎么给大师兄介绍这位大佬,结果发现,大……大师兄他,居然认识人家。
滑雪场上的社交礼仪很简单,并不是很多人想象中那样三两成群,热络交流。
相反的是,这是一个孤独的运动。
雪友间更多的是缆车友谊或者出发前的一句山顶见,在各自的雪道上擦肩而过,独自练活才是它的常态。
但今天有点不同,由于只有一座台子,两位大佬不得不盘踞在同一个地盘——哦还附带着一个小拖油瓶。
但看久了这画面,又觉得意外地和谐。
主要是两个大佬一起跳台子的场景实在是过于赏心悦目了,勾住了不少驻足欣赏的公园滑手。
看久了就忍不住提问,没想到还一一得到了解答。
一个大佬会很耐心的讲解,拆解动作,另一个则有点冷,话不多,但二话不说上台子演示。
很多时候,消息是关不住的,滑雪公园有大佬现场教学的消息就走漏得飞快。
单板的,双板的,都来凑热闹。
于是在雪场大厅顶楼开会的雪橇犬闻着味儿追过来,也就不那么奇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