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宴猛地回头,就看到一张再熟悉不过的面孔出现在裁判席位上。
覃辛正朝着自己微笑,此时他脸上的每一根皱纹都愉悦地舒展着。
*
是谁在今晚自己报备完就秒回消息的?
回的什么?夏宴细想了下。
【今天自己吃饭哦,今晚有一个重要的事,处理完就回家。】
【闻阚跟我在一起的,不用管。】
——【好的,师父今天自己吃饭。(微笑.jpg)】
尽管小黄脸尽量笑得和蔼可亲,但这个笑容和覃辛重叠起来的时候,就明显带上了点阴谋的味道。
夏宴好像抓住了什么线头,但由于那个喇叭以及它的持有主人闹腾得欢,她只能磨了磨牙,拎起雪板走进了道具候场区。
由于是临时参赛,她的号码背心上的数字是三十一,也就是最后一个上场的选手。
但这个号码背心的排序可不是抽签乱排的,是按照平时在俱乐部的训练成绩,从高到低依次排下来。
夏宴连着看了几位选手的比赛才发现这个事情。
下一个上场的选手是乐轶,那小子居然穿的是七号背心!
她眯了眯眼,终于有兴致起来。
乐轶刚一上场,整个比赛的画风就变了。
前面六位滑手虽然都有着不错的滑行,但每个人连着三个街区选择的道具都是一模一样的,一眼望过去仿佛是一个人在跳。
看完前六场的覃辛忍不住偏了偏头:“你们俱乐部还在搞统一模式教学?”
陈念慈无奈道:“□□学倒是没有,这些崽子们估计是自作聪明了,都选了六条线路中难度系数相对来说最大的那条,估计是创新太难,想着没有人会创新,那就继续拼难度系数,拼赢也是赢。”
好多年没执教,覃辛感觉自己要跟不上这些新词了:“六条线路是?”
“上个月国内给几个大区的选训基地下达了一个文件,要加强对坡障选手的培养,顺便给我们打包了一个指导教练过来,这个六条线路就是他划分的。”
“指导教练?”
皱了皱眉头,没再多说什么,覃辛把视线重新投到了出发台,第七位选手已经进场了。
一进场就和其他选手不一样,雪长城提前搜集的资料上显示,七号应该和夏宴一样,都是右脚在前的正脚。
覃辛看着面朝裁判席方向的滑手,眉头舒展开了。
这是反脚出发。
乐轶的理解很简单,既然比的是创新,那大多数人都会选择的正脚出发肯定不算,那自己反脚不就完事了。
至于反脚出发难度更大,道具动作完成概率更低这些则完全不在乐轶考虑范围内,反正主理人都说了不看动作流畅度,那中间掉下来了,站起来再继续就好了嘛。
他甚至觉得这场比赛滑起来很舒心。
坡面障碍是乐轶的主项,在这个项目中裁判会根据选手的完成度、难度、高度、多样性,以及技术进步去打分,再记录扣分项,就是选手一轮的综合分。
但这场有了规则改动的选拔赛,则让他不用为了分数占比最高的完整度去放弃一些创新性的挑战,相当于直接给滑手解绑了,当然滑起来更舒心。
道具区像是突然放进去了一只撒欢的兔子,每一跳都蹦跶得很高,有时候甚至在平桥的前三分之一段就开始做技巧。
是【麻花跳】!
这是一个世界赛场上都经常能被看见的技巧。
虽然这个麻花跳还稍显青涩,旋转的度数也不够,甚至落点不稳,导致七号选手差点从平桥这个基础道具上摔下来,但覃辛也能从这个动作的雏形中看出这个滑手一些很宝贵的品质。
这股冲劲就很好!
覃辛当年意识到这点就很晚了,在把手上的队员全部带出师,他就果断从国家队里走了出来。
华国的冰雪运动在那几年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多东西都有待摸索,覃辛是带着学习的目的坐在各大观众席的,也拜访了很多的知名雪场。
到了后面有了夏宴这个小徒弟,虽然要参加的野雪赛事偏多,但只要有机会,能顺路看的比赛他都来者不拒,看多了也就渐渐摸索出一套滑雪赛事的法则。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单板滑雪这项运动从起源开始就不是被局限在条条框框里的东西!
能够有勇气冲出那些人为的限定,才有可能寻找到更多的突破。
低声和陈念慈商量了一会儿后,覃辛在打分板上公布了乐轶的得分。
83分!
虽然在国际比赛上,由于水涨船高等等因素,这组动作肯定拿不到80,但这场选拔赛的规则本来就不同。
到目前为止,乐轶是首个得分突破80的滑手!
这也是裁判向剩下选手释放出的一个信号,不要以为创新很难就不敢去尝试,一模一样的套路动作终将被淘汰,耍小聪明的人是笑不到最后的!
前面有七号一个榜样,后面的滑手似乎终于被点醒了,终于不再是机器人般的六条模板线路,开始在比赛过程中加入自己对这个道具的理解。
很快,选拔赛就只剩夏宴一人没上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