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训的四十几名小队员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列队站好,眼巴巴地望着总教练,希望他赶快公布今天来室外训练场的训练内容。
却没想到,这会儿看上去颇为和蔼的覃教眼神都没分给他们一个,夹着一个软椅,拿着一个笔记本,就走上到道具池的最高点。
反倒是那位没见过几次的单板副队长池嵩,和另一位看着颇为年轻的正式队员,推着两辆小推车走到了他们面前。
一辆推车中装满了各种长度的滑板,另一辆车则全是软垫子。
方勋把软垫从车上抱下来,挨个放到了训练场的几个道具旁边。
不到半米的箱子、有一半埋进雪里因而显得愈发圆滚滚的桶、还有很细很细稍稍上了难度的杆。
夏宴细细打量着这些被挑选出来的道具,发现都是在南岛时,池嵩曾经给自己简单介绍的,坡面障碍项目中最基础的几个道具。
眉头不禁一挑,她大概知道覃辛要干什么了。
“三天时间,大家可以选用适合自己的滑板,随意尝试这边的三个道具,尽可能平稳快速地通过它们。”
池嵩言简意赅地撂下这句话,仔细检查了软垫的摆放位置后,就和方勋一起走了,独独留下一众小队员们面面相觑。
“这就走了?师兄你们要去干什么啊?”
乐轶追着两人的背影连声问道,气喘吁吁地想去抓住自己大师兄的胳膊。
“训练。”
池嵩步履不停,但却像背后长了眼睛般,精准地避开了乐轶伸过来的手,只留下简短两个字。
倒是旁边一同前来的方勋,眼神飘忽着,似是无意地滑过山头坐着的覃辛,又扭过头朝他们眨了眨眼睛。
“我们走后大家要好好练习哦,不要偷懒。”
刘金大概是第一次遇到这种没有任何人指导的情况,站在空空荡荡的道具池里,不免有些惴惴不安。
夏宴则再没再管其他的,率先走到全是滑板的小推车前。
走近之后,她才发现,这漆黑的滑板跟平时大众玩的普通滑板还有一些不同的。
板面首尾两端特意设计了一个弹力带,人站在上面双脚刚好可以勾住带子。
应该是设计者为了照顾滑板新手,帮助他们不在做动作的时候掉板子。
想清楚后就不再打量,夏宴直接拎了一块滑板出来。
刚拿到手上,她就感受到了这块板的重量。
作为陆地上的代步工具,一般滑板厂商都会尽可能地选择更轻盈的板材,方便人们使用。
但这块板,明明只有半米长,里面却像是镶嵌了金子一样,死沉死沉,甚至感觉比自己那块大半人高的雪板还要重。
她突然想起刚刚去闻阚工作室选固定器时,看到角落里那一堆钢材余料,当时还对阿阚开玩笑说,是要做一块防弹雪板吗,怎么连钢材都用上了。
雪橇狗当时的眼神就颇为心虚,现在来看,大概率是用到这些滑板里了。
果然,把板底翻转过来一看,一整个轴承都是精钢打造。
负重滑行?
对于夏宴这种天天泡健身房、手臂大腿都练的人来说,这块滑板的重量是真的不够看的。
她松松散散地拎着板,啪嗒一声就把滑板放到了出发区。
不管后面小队员去拿雪板时,被重量惊吓到的阵阵惊呼和喧杂的讨论声,她模仿着滑雪时的起步动作,后脚用力一踩板尾,把方向正对前方滑道,利落地下了池子。
刚刚冲下滑道,夏宴就明显感受到了脚下的生涩感。
滑板虽然类似单板雪板,但毕竟构造不一样,现在只有板底的四个橡胶轮接触着砂石滑道。
但滑雪时却是一整条单板边刃,实实在在地刻在雪地上,脚感会更加丝滑,重心也会更加稳定。
而且尽管夏宴现在两只脚都被弹力带束缚住了,但毕竟它只是一条带子,不能像雪鞋里硬挺的鞋舌和板面上镶嵌的固定器那般,给人稳稳的支撑感。
上雪已经十七年,夏宴的平衡力在这么多年的训练中已经颇为出色,但在滑到第一个道具——个50cm高的箱子面前时,还是遭遇了从未有过的滑铁卢。
她发誓,哪怕是第一次上耸入云宵的大跳台,都没有此时狼狈。
完全没想到,天天见的赛道,只是少了纯白的厚厚积雪,就让挑战它的人变得如此笨拙。
此时夏宴的速度其实并不快,她甚至还有闲心观察砂石滑道的细节,然后就眼尖地看到,在矮墩墩的箱子面前大概20cm的位置,被人用白色粉笔,轻轻画了一个小圈。
这是什么意思?对滑手的警示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