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来不仅是个妈妈粉,还是个中毒晚期的CP粉。
比赛结束后,几个人正商量去找不知所踪的王老师“讨论”分钱,何屿已经带着张睐找来了后台。
张睐依旧和颁奖时一样笑意可亲,对宋过白道:“世界还真是小,要不是碰巧遇到小何,我都不知道你居然还是他的实习生。”
何屿递来一个眼神,宋过白礼貌点头:“刚才谢谢您为我们颁奖,您来是找我们有什么事吗?”
梁檐和周尹东、方凛默默围上来站在宋过白身旁,看似尊敬,实则戒备。
张睐一眼看穿,哈哈大笑道:“同学们都别紧张,我是来递邀请函的,你们的项目和你们本人,我都非常感兴趣。”
何屿见状上前解释道:“张董以前帮助过我很多,他说想私下认识一下大家,我就刚好做个顺水人情,我们接下来要讲的不是坏事,大家先听一听再下判断。”
张睐要说的事很简单,一家国际NGO组织目前即将开展全球性的下乡助贫资助项目,在国内也选中了一个点,主要内容是为当地建设一间慈善公益学校。
“那里自然条件很艰苦,当地也很穷,我们希望学校从规划设计开始就考虑到节能的问题,也是为后续学校运营减轻电费之类的金钱负担。”张睐笑笑,“这个诉求其实和你们的项目调性很符合,怎么样,有兴趣吗?”
方凛谨慎道:“平台如此高的跨国项目,为何您这么随意来找我们几个在校生?”
何屿:“的确如此。事实上,张董完全可以在市场上请像我这样的专业团队参与,收费当然也按市场行情走,我不做慈善,毕竟下面人都得吃饭。”
张睐接上话头:“我和小何多年交情,如果交给他做,他愿意给我打骨折,但即便如此,成本也比雇几个实习生来得高得多——建筑节能的诉求终归是锦上添花,我们还是想把项目经费尽可能花在施工建设的刀刃上。”
梁檐和周尹东十分默契地交换了下眼色。
周尹东平时看起来吊儿郎当,实则从小跟着他爹在商场政界见过形形色色不少人,看人识物是个老手。他朝梁檐眨眨眼,然后微不可查摇了摇头,意思是这件事情大体是靠谱的,但个人能从中得到多大好处未必。
何屿也是个精明人,他知道张睐前来主要是冲着宋过白,干脆道:“小宋,你要是愿意去,在我这的实习可以提前结束,工作上的交接不是问题。”
宋过白有些犹豫,张睐给的机会的确很诱人,要放以往他可能已经赶回学校准备收拾行李了。
但他此时第一时间想到的居然是梁檐家的文竹——梁檐马上也要去外地实习了,他再不在校,谁来浇水照顾小文儿?
他斟酌着问道:“您这个项目什么时候启动?要在那边待多久?”
张睐:“6月项目考察队会先进场,你如果有课暑假再去也不迟。至于多久....要看项目建设进度。”
何屿:“虽说建的是学校,但是根据我对当地情况的了解,学生不多,体块不会很大,大概率采用平房或低层设计,所以差不多到10月中,再往后天冷施工更不方便。”
梁檐看清眼下场面,从后面偷偷伸手捏了捏宋过白手腕安抚他,接着走上前真诚道:“谢谢张董提供的机会,但我和周尹东、方凛确实不是建筑设计专业出身,也已经找了别的实习,这里还是谢谢您的好意。”
有意无意,他半边身子挡住了张总目光。
张睐也不恼,笑哈哈地同梁檐握手,转头绕过来直问:“那你呢,宋同学?”
在场几个人神色各异看向他,梁檐没有让开,却也罕见地没有回应宋过白征询的眼神。
很奇怪,这不像以往骚话连篇热爱闯进他的生活叨叨逼逼的梁檐。
宋过白几乎立刻想到很多理由来拒绝这个机会:交图周忙不过来,工作室很多事没法转手,以及论文、考试,等等。
但他也能感受到发自心底的渴望:去建一所学校,为了当地的孩子,哪怕对方不提供实习工资,他也很乐意跋山涉水尽己所能去为他们做点什么。
因为这是他学建筑的初心。
正是在这一刻,他忽然真切意识到比赛已经彻底结束,再不会有方案讨论会聚集起几人,也不会有所谓的打着调研幌子的集体旅行。
周尹东不会被他翻来覆去的修改要求逼到飙泪,方凛也不会再来找他讨论口径乱七八糟的能耗数据,而梁檐....也不再是所谓的队长。
他是中途加入的人,在此之前,其他三人已经是朋友,如今比赛结束,他们不过是从队友恢复为朋友。
而他....
宋过白抿住唇。
刚才梁檐拒绝张睐的话头看似回护,却并没带上他,这是放手让他自己做决定。
这很正确,因为在走下领奖台的一刻,队伍已经解散,梁檐没有权利再替他决定什么。
接下来的路该怎么走,本就该自己来定——是的,本就该如此。
他是独立的个体,而不管怎么说,如今他已经从更深更黑的地方走出来了。
梁檐堪称完美地完成了与宋清的约定,这场由他登台完成的比赛就是最好的证据。
心头思绪万千回转,宋过白忽然有种失重的迷茫。
“对不起,”他愣怔好一会,开口对张睐踌躇道,每个字都带着艰涩,“这件事请允许我再考虑一下。”
“没问题,”张睐很有耐心,面上眼睛微眯,心里已经有了十足把握,“哦对了,你也不用担心孤零零一个学生过去会寂寞。”
“我侄子和你一个学校,他学医的,这次也会作为志愿者参加,负责给团队提供医疗支持,顺便帮当地人义诊什么的。”
“他叫周作,你们差不多年纪,应该会聊得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