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被神明寄生那天 > 第12章 第十一章

第12章 第十一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那小庙四周没有房子,是座砖瓦房,建在白坛村的外围。门的位置高高挂了个门匾,上面写了三个字——方姑庙。

方姑庙周围围绕几颗高大的榕树,整个庙宇被簇拥在枝叶之中。但是村庙没有门,门框处挂了个红色的花布当门帘,姜五珠撩了帘子进去,里面没有人,空间很小,只有一方桌子和一尊一米不到的泥像,泥像面前放了两个蒲团。

就是她见过的那个泥像,但是这一尊和早上出殡见过的那尊不一样,要更小。

桌子上放了几个苹果和梨,看起来像刚摘下来一样新鲜,泥像左右各放了两个燃烧的蜡烛,那蜡烛还没燃尽,一定是有人定期在这更换供果和添火换蜡。

但是姜五珠没见到人,她又朝里面走了几步,发现小方桌上面放了一本线装书。蓝色的表皮,上面是手写体写的字——方姑传。

姜五珠跪坐在蒲团上嗑了两个头,抬头的时候,看见这泥塑的娘娘一张慵懒的睡凤眼,似睁似闭,一只手托了个蟾蜍,一只手托了个塔。

她站起身子,坐在蒲团上,翻那本《方姑传》。

里面内容无外乎是夸赞方姑云云,但比她听大爷讲得不同的是书里记载的方姑来源和一本古籍有关。

这本古籍名叫《夏鼎至》,里面提到:“掘地而得狗,名曰贾;掘地而得豚,名曰邪;掘地而得人,名曰聚。”

方姑是地里爬出来的神仙,所以才和什么风调雨顺,土地丰收有关。

方姑是从地里爬出来的没错,但她真的是神仙吗?

姜五珠嘲讽地笑笑,没想到在姜家祠堂跪她跪了那么多年,竟然长途跋涉,换了个地方,还是跪了她。

姜五珠摩挲着那本线装书,思绪纷飞。

书里另一个值得推敲的一点是有提到方姑庙的主庙其实在骨岭,山下村里的只是一个分庙。主庙会有一个住持,常年累月住在那里。

这个主持是檀家选出来的,檀家供养他一辈子,唯一的条件就是,需要一辈子住在方姑庙,守着方姑。

和他们这些巡山人倒是有异曲同工之处,这檀家也挺会举一反三。

姜五珠突然意识到,既然有人在那守着,那说不定那人发现了什么?如果檀相元有取东西出来,东西会不会被他拿走?

姜五珠把册子放回去,默默记住一个名字。

这一届的方姑庙住持叫李左。

姜五珠出了方姑,天色已晚,太阳有了下山的迹象,天上红彤彤的,就像被烟灰烫了一个洞。

她凭着记忆找到那吆喝她吃饭的大妈家。

先休息一下,吃顿回锅肉,送死之前,吃顿肉总没错。

石头嫂开了门,手里还拿着锅铲,看见她,一脸喜气洋洋:“哟,你也来啦。我还说我今天的菜销不出去,没想到人来得还多。你先洗个手等着啊,我炒好菜,单独给你盛一份,就给你端出去。”

姜五珠跟着她进门,在厨房门口停下,越过她的背脊,看见厨房内一口大铁锅,锅里是油亮亮又加了绿色蒜苗的回锅肉,刚出锅,香气扑鼻。

姜五珠跟在她身后,看她熟练地拿锅铲在锅里翻炒,油烟和热气熏得她满脸通红,看得更是喜庆,和早上遇到的样子截然不同。

菜被她用一个碟子盛起来,再加一个辣炒莲白和一碗白菜豆腐汤。

菜色很好,五十块两顿完全不贵。

姜五珠把回锅肉塞进嘴里,肉香在口腔内散开,被舌头上的味蕾捕获,她满足地喟叹出声,看着那大嫂洋洋得意的样子,装作不经意问道。

“大嫂,你们村是不是有一个叫李左的人?”

石头嫂愣了一下,拿着锅铲侧过身子看她,:“是有啊,你是来找他的?他一般住在山上的方姑,但今天不知道为什么找不见人了。”

竟然消失了,那先去骨岭看看。

姜五珠咽下一口饭,接着问:“大嫂,那你知道骨岭怎么走吗?”

石头嫂有了生意,看上去喜气洋洋,自然问什么答什么:“在村旁边的石头山上面,你去干什么?”

姜五珠随便编了一个谎:“我听说骨岭有方姑的主庙,我是学民俗的,想去主庙看看。”

石头嫂也没怀疑,她点点头:“行,等你吃完我可以带你走一段路,但是我丑话说到前面,去骨岭你最多只能走到方姑庙,其他的地方一步都不能再走,去那边是要经过方姑同意的!”

姜五珠吃完了一碗米饭,知足地摸了摸肚子,愉快答应:“当然,我就在方姑庙里看看。”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