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小甜甜要大开杀戒了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两岸灯笼微摇动,红影沉浮风又起,聂小裳道:“时间不早了,再会。”转身沿来时的石阶而下。

她的身后,霍某人道:“点心不错。”

聂小裳转身,手搭在白玉小桥的桥栏上,笑道:“送你的有些糊了。”

霍某人微微一笑:“糊得恰到好处。”

顿了顿,他道:“你的名字是……”

聂小裳道:“哪天你在街上,看见一辆马车,车上到处都是玫瑰,还有点心的香味。劝你来买几只,晚来一些就没有了。”

***

农历四月初八。

金州以盛产药材、名医遍地驰名各州,而骄人巷就是金州最大的名牌,吸引各地慕名前来。

每月初八,骄人巷必会组织一次药材大赏会。

三十五家医馆,十二家药材行齐聚金州一处“碧凝湖”畔,晴空万里,纤云微卷,湖边零星栽着几颗老杨柳,一面的草地上正湿润着。

各家在草地上支了桌椅,排成两排,五颜六色的旌旗上写着自家医馆的名称,桌上都是各家的拿手货,药材行的药材,医馆的自制偏方等,分成两排,从湖东直通湖西。

两排摊位中间只有三丈宽,却挤着几百号人,不少都是各地求医问药,或热衷于养生保健的人慕名前来,药材去量十分迅速。

九尺潭是个例外。

董澈的父亲董卓云认为从医者为人祛病医伤,本意是助人,并非推销,是以从未参加过药材大赏。

不过他的宝贝儿子却是一次都没落过,场场都来。

当然不是来卖货的。

聂小裳与董澈两人之间有个约定,那就是每月都来逛一逛药材大赏会,董澈如果能认出一味新药材,聂小裳便研制一款新点心给他吃。

聂小裳为了让董澈长点知识,真是削减了脑袋!

此时两人站在一处药材行的摊位前,董澈脚好一些了,能拄着拐出来。这是一家小药材行,桌上摆的都是些常见的药材,紫苏、白芷、地黄、陈皮等。老板是玫瑰园的常客,一见聂小裳就开始闲扯。

董澈兀自看着一堆褐色药材,凝神想了想,恍然大悟道:“哈!这个我认识,长毛毛,像椭圆形的仙人球,苍耳!哈哈!你要做一款新点心给我了!”

聂小裳冷冷道:“去年八月你就认过苍耳了,我还兑现承诺,特意做了一款“水淹糕”给你吃。”

董澈惊讶道:“有吗?”

想了想,道:“好像是有。哎呀,我只记得水淹糕,并不记得苍耳,这苍耳是昨日专门叫曹先生拿给我现学的。”

董澈原本就对中药不感兴趣,那些黑的灰的白的,片的粉的还有立起来像生姜的,起初还能记住几样,认得多了就混了,也不知到底认没认过。两人认识五年,近一两年董澈渐渐开始耍赖,但凡有点眼熟的随便指随便诌,堵的是聂小裳也忘了,能坑一次是一次。

可惜聂小裳从来都是过目不忘。

五年来与董澈在药材大赏记下的每一味药材,如今随时都能指认,对答如流,并说出这味药的药性用处等。

若不是贪图口福,董澈觉得与聂小裳来药材大赏就是当众打自己脸!

谁都知道他是骄人巷最大的医馆九尺潭的独子,如今的掌门人,却连一味最普通的药材都不识,还得一个做点心的厨娘帮他认。

悲哀啊!

当然他也不知,聂小裳那款“水淹糕”是做点心时一不小心多加了一些水,糕点变成湿糯、咬起来有些粘牙,实在没舍得扔,便多加水,“定胜糕”摇身一变成了“水淹糕”。董澈吃的那叫一个欢!

还有一次,她将圆形“玫瑰槐花饼”故意捏成方的,名字换成“槐花玫瑰饼”,拿给董澈吃,董澈叫好不迭,断言这款点心一旦上市,必会一抢而空。

董澈一看今日连认几味药材都认错,糕点要泡汤,使出苦情戏,拄着拐三条腿都拖不动,歪在聂小裳身上:“走不动了,走不动了,脚疼,可能是感染了。”

聂小裳才不会信:“那怎么办,我又背不动你。”

董澈道:“兴许,也有可能是出来得早,饿了。你拿两块糕点给我吃,缓一缓就好了。”

聂小裳冷笑:“饿着吧。”

聂小裳像拖了个尾巴,走哪都粘着,两人拖拖拽拽走了几米。一些外地的人不认识聂小裳与董澈,纷纷奇怪地往这边看,尤其董澈那一头散乱卷发,当众乱贴女子,看上去就是个流氓。

聂小裳只好无奈解释:“……我堂弟,从小就有软骨病。”

众人恍然大悟:“软骨病啊,没听说过。看上去很棘手啊,活到这么大也不容易。”

聂小裳摆出痛心疾首的表情:“是啊,每月都要来这儿寻医问药,没用,脚已经溃烂,家中也家徒四壁了。”

这时,一个不屑的女人声音忽然道:“软骨病?这可是大名鼎鼎的九尺潭医馆的董掌柜,你们被人耍了,白痴!”

说话的人正是黄西银的妻子,悦东家的老板娘秋桃。秋桃带着几个伙计,站在自家摊位后,都面色不善。

悦东家的摊位足足是别人的两个大,占据着大赏的中心位置,伙计直接吆喝叫卖,周围的生意都被他家抢了过来,连博裕、康乐这样的大医馆也被挤在一边。只有对面的同花医馆与之对照,勉强拿得上台面。

聂小裳兴致勃勃地看着悦东家这“一家子”,发现一个好笑的事情。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