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捡猫 > 第14章 婆娑桥

第14章 婆娑桥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唢呐

我们学校西北角有个小公园,面积不大。是很传统的中国园林建筑。临水而建,又有山石花木。曲径通幽充满岁月的诗意画卷。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亭台廊榭建筑形式多样,各具特色。而那建筑更是工艺精湛,雕梁画栋。

据说有好几百年的历史,很久前是某江南大户人家的庭院呢。学校建这也是沾了风水。

高中时,美术老师第一天上课跳过自我介绍,整节课都在解说中式园林和我们学校的公园。

她还总是感慨:“春有桃李,夏有荷华,秋有英菊,冬有雪梅。若非如此,我也不会一定要来这里教书。”

老师是个北方人,钟爱于江南水乡。

梧竹幽居、古镇沧桑,桂花酒酿、曲水流觞,月到风来亭,与谁同坐轩,道不完道不完啊。

文人雅集,烟雨濛濛,总有那么多情怀踟蹰心尖。

我们学校连续七年被评为姚市最美中学,最近又打算朝省内排名看齐。

光说无意,除了风景要美,人文也要美,学校在文明礼仪方面更是严中之严。

年轻人哪几个懂这含蓄的古典园林之美。

园林偏远,一非上下学必经之路,二非食堂宿舍必经之路。

加上学业繁忙,作业如山,若不是情调上涌少有人去。

虽说,小公园不出名也没有吸引力。但园林里有座桥,倒是凭一己之力闻名远扬。

那桥不过是条虹桥,桥身呈圆弧形,单孔、曲线优美。隐于梧桐修竹间,两岸有乱石潺溪,溪水顺势汇入清澈碧绿的池里。

我知道它名字是因为在它青苔隐隐的桥身就刻着似有似无的两字——婆娑。

在课上,美术老师曾说:“《悲华经》云:‘云何名娑婆?是诸众生忍受三毒及诸烦恼故,名忍土,亦名杂会,九道共居故。’”

“‘娑婆’这一词汇在梵语中称为‘SAHA’,意为“忍耐”、“能忍”、“堪忍”。”

印象最深的是老师说完后,庄沫双手合十,呢喃:“南无阿弥陀佛。”

我也跟着她一起作动作,但还是忍不住道:“不至于吧……”

美术老师的课不多,也就高一上过几节,后来都是因病请假,久不见踪影。

但这个美学的种子深深种在庄沫的心里,每听完美术老师的课,庄沫都会暗暗发誓自己要做一个文艺青年。

她的网名也改成了“婆娑桥”,买了很多世界名著,每天看一页、无聊了就上网搜故事梗概,跟我吐槽名著是多么多么狗血炸裂。

但过了一个月,庄沫又把网名改了回去。发现后的某一天,我随口问她为什么。

她说:“你知道婆娑桥还有另一个称呼吗?”

我摇头。我怎么会知道。

庄沫:“猜一下嘛。”

“嗯,无奖竞猜吗?我想想……总不能是奈何桥吧?”我开玩笑道。

“回答正确!知道为什么嘛?”

我有点惊讶,注意力一下子就被她引过去:“还真是。是找乐子吗?”

庄沫伸出食指摇了摇,道:“怎么说呢,也有点娱乐的成分吧。被逼疯的学子总得找到什么解解压。”

至于这奈何桥的渊源要从好几届之前说起。

那时,学校还分南门和北门。从北门进出的学生路过公园,不是在早晨天未亮时,就是下晚自习后回家时。

这两个时段经过时桥附近总是起淡蓝色的薄雾,隐隐绰绰,变幻无穷。

而桥上、桥岸又挂着红灯笼,血红通亮,在缥缈的暗雾里泄出诡异夺目的流光。桥对岸婆娑的树影宛如一双双招魂的手牵引着生人踏入彼岸。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