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教授是财大最著名的经济学教授,曾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抗日战争时期参加过学生民主运动。当时受“陈斐然事件”影响,被逮捕,受过严刑拷打。但教授坚强不屈,未暴露地下党组织关系。被学校营救出来后,任教天城省立高级财经学校。
新中国成立后,贾教授就任天城财大管理系主任兼省财贸经济干部专业职称评审会副主任,并多次当选中国商业经济学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委员等。在校期间,为培养优秀学生,在学校支持下成立100多万元基金的奖学金,每年以基金收益颁发奖金,奖励多种能力发展突出的优秀学生。
除此之外,贾教授还会利用自己的社会资源为每年的系优秀毕业生,联系分配工作。工作单位都是省属的国有企业,这对毕业生很有帮助。
当时工作都是包分配,想拿到天城市户口,留在天城的学生。如果能得到贾教授的帮助,那是天大的喜事。
因此,一到大四,圆子班里同学,几乎每周到贾教授家报到,跑得最勤的是丽丽和万玲。
丽丽性格外向,社交能力强,不光跟贾教授热络。连李师母(贾教授夫人)这里也混得很熟,没事就往教授这里跑。
自从小梅抑郁后,丽丽变成班里最能干的女生。不光成绩好,因性格开朗活泼,跟各科教授、老师都走得很近。丽丽心里是有打算的:自己虽是天津人,但是喜欢天城。天城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都比天津更适合自己,因此毕业能留在天城那是上选。
跟丽丽不同的是,万玲来自贵州。家里兄弟姐妹多,回贵州还是留在天城好。万玲性格内向,学习成绩很好,但是学生会工作参与少。
不过,万玲吃苦耐劳,人实在。日常除学习方面多跟贾教授交流外,几乎承包了教授家里所有的事务性工作。经常陪着师母逛街、买菜、打牌。
一次,教授家里的小阿姨请假回老家。李师母搬东西时不小心闪了腰,正好万玲来访,看到这个情况,万玲利用课余时间主动包揽全部家务。还陪着师母去医院治疗,直到腰伤完全恢复为止。
万玲会下厨,烧得一手好菜。贵州吃辣,李师母是衢州人,也喜欢吃辣。万玲烧得酸汤鱼和辣子鸡,让师母赞不绝口。
经此事后,李师母就经常跟贾教授私下讲:
“如果有个女儿像万玲就好,日常待在身边,热闹不说,还能知冷知热。”
夫人的话,贾教授自然是听进去了,于是在优秀毕业生选择方面就有了难度。每年优秀毕业生只能有一个名额,贾教授帮扶的毕业生也就只能是这个优秀毕业生。
到底选择丽丽还是万玲呢?贾教授思虑良久,闲时跟夫人提起:
“丽丽和万玲,哪个更适合做优秀毕业生呢?”
“老贾,这有什么难?优秀毕业生就评万玲,这孩子不光成绩好,人聪明。更重要是踏实肯干,知道感恩。”
“这个名额不是我一个人能说了算的,需要学校讨论决定。这个评选也不是只看成绩。万玲虽然成绩好,但是丽丽社会活动能力强,丽丽当选过多年优秀学生会干部。再一个,丽丽在各科老师这里人缘好,很多老师都支持她。”
李师母略思索下,想到一个办法。
“老贾,你让万玲做你的研究生行吗?”
“这个办法好是好,但是按照年龄严格规定的话,我今年是不能再收研究生的。”
“这有何难,你去王校长这里申请下,收最后一个关门弟子。这也是为国家培养人才。”
“让我再想想。”
关于这届优秀毕业生的评选,班里也是议论纷纷。小潘是天城人,又是家里独女,人还没毕业,工作就已经联系好。所以丽丽现在跟小潘冰释前嫌,形影不离,同进同出。
“小潘,万玲现在算是长在贾教授家。尤其师母这里,早报道,晚请安,啥活儿都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