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相公他打得一手好算盘 > 第19章 第 19 章

第19章 第 19 章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瓦剌使者团的商业信用,作为一个消费的主体,跟他们举债的数额息息相关。

现在他们住在会同馆,还是个说得上名号的地方;可是一旦今年的岁贡项目完成,那他们就会立刻开拔回瓦剌。到那个时候,如果还有未付的欠款,难道这些商户还会真的组团北上,上门讨债吗?

山高路远,纵然每家商户年年拿赊账欠款的百分之五,甚至百分之十作为预算的数额,来抵消瓦剌使团强行买卖欠下的债务,也是无补于事。

这是胡仲山面见成王时,最想跟他表达和提起的事。

朝廷究竟想把这群趁火打劫的家伙,当菩萨供到什么时候?

成王自小与宫里亲厚,对朱祁镇的心事也颇为了解。

梁霞作为朱祁镇幼时就结识的随从,颇受倚重,因此在朝中的声望和权力,远远大于了他本人应该承担的份额。

当年太后为了敲打梁霞,差点直接在几位顾命大臣和朱祁镇面前,直接派人砍了他的头。

可梁霞到底是举人出身,已经有了老婆孩子,居然在职位上出错之后,为了自保,选择自宫以后,入宫成为训育女官的内监。

这样的传奇人物,他的志向,只怕不会止步于做一个普普通通、俯首称臣的奴才。

坐在成王面前的胡仲山,已经从先前的风寒痊愈,留下一身甘草气。

成王果然如坊间传言一般,和煦如春,话里话外对自己的亲哥哥,非常拥护和理解。

“三叶的顾虑,本王听得明白;跟去年相比,今年瓦剌派来的使臣团,数量翻了一番,已经将近三千人。前几个月为了扩建会同馆,皇兄还特地叮嘱我,一定要尽早安排好工部的项目工程款。”成王捏了捏指甲尖,并未发出声响:“天坛先前雷击,焦了房梁,现在也只能先搁置着。我朝的颜面要紧,又有什么办法呢。”

不住会同馆,难道这些沿路骚扰良民,让燕京乃至全国居民敢怒不敢言的瓦剌人群,要住进刑部大牢吗?

只怕在北境蠢蠢欲动,手握弯刀,茹毛饮血的军士们,随时都能以为族人报仇的名义,挥师南下。

给他们体面,给他们吃穿用度,给他们司礼监亲自下发的批文,给他们优厚的贸易条件,用牛羊皮毛和牲畜,去置换本朝盛产的丝绸瓷器。

瓦剌,到底要什么,才能填满他们无穷无尽的欲壑?

胡仲山从成王冠冕堂皇的说辞中听出来,朝廷现在对瓦剌的所作所为,是悉数知情的,但没有任何招架之力。除了予取予求,别无他法。

何况梁霞中饱私囊,并没有什么去劝阻的理由。几位顾命大臣年事已高,面对现在胶着的形势,也找不到合适的上书时机。

再者言,顾命大臣中有这么资历较老的一位,自己的亲儿子最近才因为琐事,打死了人。这种人命关天的事情,牵扯到朝堂势力,更是梁霞梦寐以求的刀柄。就这一件事,便能让朝中议论如山,压断压垮这位老臣的肱骨脊梁。

走出会客厅,胡仲山想起燕京三叶钱庄帐册上,瓦剌户头上越来越多的存款。

可依照这群瓦剌人在外,动不动赊账欠款的架势,他们这种鲁莽乖张的消费习惯,让他们债款抵消之后,真正的身价财产,成为一个大大的疑问。

胡仲山心中只觉得五味杂陈。如果这些瓦剌主顾的户头,在他兑、你兑之后,活生生成了赤字,那三叶现在替他们管着这账上虚浮的数字,就立刻变成了实打实亏本的买卖,白让他们赚了利钱。

一边走,一边心底慢慢盘算。

成王府门眼看着近在咫尺,可他还是忍不住回了一次头。

因为身后的那声“问王爷安”,实在太过熟悉。

一改北境衣衫的游三清,正在廊下跟走出来的成王细声细气地回话。

领口一圈细细的绒毛,衣衫颜色艳丽非凡。

最重要的是,她的头发高高梳起,完全是已婚妇人的打扮。

胡仲山一时顾不上什么非礼勿视的繁文缛节,怔怔地呆了半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