涛一手拿着油灯,一手紧紧地牵着玉凝,好像生怕她会逃跑似的。
玉凝没有言语上的抗拒,只是低垂着头,将目光落在那只牵着她的大手上。手掌宽大厚实,布满老茧,透着一股不容质疑的力量感。可在那看似健康的小麦色皮肤下,却隐藏着异于常人的体温,冷得异常,宛如死人般冰凉。她忍不住用指尖试探性地划过掌心窝的肌肤,指腹上传来的冰凉,让她心中涌起一股好奇与探究欲。
细微的动作未能逃过涛的敏锐感知,他只是轻轻一笑,但那淡然的笑容背后似乎隐藏着许多不可倾诉的秘密。
冰道蜿蜒通向海面上的礁石,而这片礁岩并非是他们第一次相遇的地方。这里四面环海,是一座由无数礁石堆砌而成的小石岛。小岛的具体位置无从得知,因为月光稀薄如纱,无法穿透这忧郁的夜色,令海平面上一片漆黑,但比起岸上的喧嚣与纷扰,这里反倒多了一份宁静与祥和。
不知不觉间,涛已经在礁石上燃起了篝火。篝火的燃料取自小岛周围的漂浮物,涛还从其中寻到几根铁条,灵巧地搭建起一个简易的烤架。一切准备就绪后,他转身对玉凝温柔地说道:“玉凝,你在这里等着,我去海里抓些鱼来。”
玉凝闻言,不禁惊呼出声:“抓鱼?现在吗?”
涛轻轻地点了点头,随即一个猛子扎进了幽暗的海水中,可片刻不到,他又冒了出来,提醒道:“记得别太靠近海岸,会有危险。”
“好,我记住了。”得到玉凝的回答后,涛才安心地深入水中,只留下一串气泡在海面上欢快地跳跃,证明着他的存在。眨眼间,就见一片水花四溅,一条接着一条肥美的银鱼如同抛物线般精准地落在岸上,并以头撞石,结束了它们的挣扎。
涛迅速浮出水面,拎着大鱼走到玉凝面前,脸上洋溢着满足和喜悦的笑容,眼眸中更是闪烁着璀璨的蓝光,仿佛在炫耀着自己的战果:“玉凝,你看,我抓了好多鱼!我厉害吗?”
玉凝衷心地夸赞道:“嗯,很厉害!”
涛笑得见牙不见眼,眼睛更是弯成了一条细缝:“那我现在就把它们宰了,给你烤着吃。”说着,他便走到海岸边开始熟练地杀鱼。期间,他还不忘叮嘱玉凝不要靠近,生怕这血腥的场面会吓到她。
玉凝心中暗自腹诽对方未免太小瞧了自己,但难得有人如此细心地为她服务,她也乐于坐享其成。于是,她乖乖地坐在篝火旁烤火,时不时添加一些易燃物进去,让火势烧得更加旺盛,为烤鱼做准备。
涛将处理好的鱼身摆放在架子上,然后挨着玉凝坐了下来。鱼肉在大火的炙烤下发出“滋滋”的响声,鱼油时不时地滴落在火沟里,激起一串串火苗,让火焰燃烧得更加旺盛。跳跃的火光映照在他深邃的脸庞上,勾勒出一抹坚毅的轮廓,而当火光落入他那双蓝色的眼睛里时,又如同融化的冰面,温柔得仿佛能溢出水来。
沉寂的片刻,涛突然转过头,望着玉凝笑道:“玉凝,你一直盯着我眼睛看,是不是想知道它们为什么长成蓝色的?”
被人猜透了心思,玉凝不禁有些尴尬,她赶紧移开视线,否认道:“没有啊。”其实心里好奇得要命。
涛看出了她的窘迫,嘴角勾起一抹微笑,轻声说道:“玉凝,你有什么想知道的,都可以当面问我。只要是你问的,我都会毫无保留地告诉你。”
“真的?”玉凝狐疑地看着他,涛真诚地点了点头,应道:“真的!”
玉凝凝视着那双异样的眼眸,终究抵不住好奇心的折磨,开口问道:“你这双眼睛的瞳色,是生来就是蓝色的吗?”
他嘴角露出一抹淡淡的笑意,点了点头,但眼神却又垂落了下来,像是沉浸在一段伤心的往事中。静默了半晌,他才缓缓开口,声音带着一丝沉重:“在很久以前,渔民们都生活在海上,他们以船为家,成群结队地过着漂泊的生活。只有在交鱼期,才会短暂靠岸停泊。那时候他们自由勤劳,朴实无华,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每一天都过得知足常乐。可有一天,来了位外地女子,她给渔民们送来一种名为石虫的虫子,说只要让孕妇吃下石虫,生出海之子,就能让渔民们丰收不断,还可以拥有自己的土地,不用再过上为生计犯愁、四处漂泊的日子……”
涛说到这里,忽然停顿了下来,思绪好像一下子飘远了似的,连手中的鱼也顾不上翻面。玉凝见状,出声问道:“然后呢?渔民们信她说的吗?”
他眨了眨眼,抿了抿嘴,继续说道:“渔夫们相信了女子的话,都给自己怀孕的妻子服用石虫。不久后,孕妇们也成功生下了带有蓝色眼睛的海之子。而女子说过的话也全都兑现了,海里突然筑起了一座海岛,还每隔一段时间就会有大批鱼群搁浅。从那之后,渔民们都上岸建造属于自己的房子,也不用再冒险出海打鱼,男女老少都能过上安适的生活。”
玉凝疑惑地问道:“可现在为什么大家都住在深海的冰洞里呢?”
涛回答道:“因为村里流行起了一种疾病。得病的人无法直视阳光,严重的还会肢体硬化、无法行动。所以大伙就搬迁到海底里生活了。”
“噢,原来是这样。”玉凝沉思片刻,又问道:“那名外地来的女子后来有留下来,入住在浅汐村里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