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有记忆开始,沈元清就发现了自己和其他人的不同。
父亲并不喜欢自己,而周围人也鲜少提起自己的母亲。那些细碎的只言片语凑在一起,构成了一个又贪婪又心思深沉的女人。在即将正式联姻的时刻,她抱着生下来没多久的婴儿上门逼宫,成功让一切都陷入了混乱。
当时的父亲还是需要长辈照拂的小辈,没有什么话语权,因此当家里的老人确定了沈元清确实流着他家的血之后,这个孩子说什么都是要认祖归宗的。
后来,总之是意外与混乱并行,母亲去世,自己“认祖归宗”。除了父亲,家里的其他人都觉得挺好的。
在那之后,长辈老的老,去世的去世,父亲也逐渐打拼出了一些话语权,没有人压着他的头要善待儿子,他直接眼不见心为静,不会在日常消费上苛待他,但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他这个大儿子不受待见。
对于沈元清来说,“父亲”和“母亲”这两个身份在他的生活之中是缺位的。在自己记事后,父亲再度联姻,对方似乎也是抱着凑合的心态,和风评糟糕的父亲搭伙的,所以也不曾对他有其他的关注。
当习惯了这种长辈的缺位后,年幼的沈元清学会了自己给自己找乐子。不对他人有多余的期盼,专注自己想做的事情,就能获得最简单的快乐。
就他个人而言,他自认为只是成长环境和普通人不太一样,并不认为这是什么“羞于启齿的秘辛”。因此都学林这种自诩不会在意,却擅自将其作为“污点”来对待的态度,他只觉得有点搞笑。
若真的不认为是一个巨大的污点,为何还要彰显自己的“不在意”?就好比一个人身材走形,体型偏胖,然后另一人高高在上地对他说,“我不介意你很胖,我会接受你这一点,不如说有了这一点你我更配。”
如果真的是无足轻重的小事,哪里需要这么隆重到仿佛在表决心的“不在意”?不觉得多余的施舍感有点太多了吗?
原本沈元清都已经做好都学林恼羞成怒要打人的准备了,随时可以准备反击,但没想到都学林不知道是泄气了还是怎么的,恨恨地放下一句狠话“你记住!”后,就离开了。
看着这人远去的身影,沈元清很清楚这事情还有后续,所以他都防备着呢。
等这个人按捺不住去破坏监控,自己录下了证据,便能直接交给校方去处理。
沈元清收拾好散落一地的资料,去那边的小花坛回收了实验样品和摄像头。
摄像头不负使命,拍下了有人鬼鬼祟祟去监控线路那边鼓捣的全过程,但令沈元清意外的是,去破坏监控的人,并不是都学林。
都学林甚至还有帮凶吗?
去破坏监控的,是实验室的另一个学生,名叫柴星。
在沈元清的印象里,柴星并不是一个老实学生。他喜欢偷懒躲闲,将分配到自己头上的任务推给别人。轮到他负责的流程,不是马虎出错,就是拖延很久才出成果,关于这点,教授也没少去说他,但是他一直屡教不改。
柴星和都学林的关系没有好到能配合干这种事情的程度吧?
意料之外的人选让沈元清陷入了沉思,而后,忽然意识到了一个细节。
在自己退学之后,在校庆会上接受嘉奖,拿到奖学金的,似乎就是柴星。然而以柴星在项目里的贡献,即便自己退学了,替补的优秀学生也有大把,绝不可能是柴星。
教授的诡异态度,破坏监控的柴星,还有那自作多情的都学林……
原本沈元清以为主导这意外的是都学林。但是现在看来,搞不好都学林才是执行的棋子。真正导致自己退学的,是教授!
今天已经七月二十四了,上辈子的意外发生于七月二十八,还有四天。本来沈元清还觉得如果都学林被自己刺激到了,没有再搞这个意外,那就万事大吉。但是现在看来,恐怕都学林不想干,教授也会想办法让他去干。
如果只是对付都学林的话,交给校方就好,但如果是教授,把这份录像交出去也不一定能收拾得了柴星。
他需要外援,而现在在校内的元帅,就是最好的人选。
事不宜迟,沈元清火速整理起上辈子自己的研究的详情——为了不让它显得太完整,搞得像是剽窃了已有作品,沈元清必须将其概念化。但太过空泛的概念,又未必能吸引对方的注意,引起对方的重视。
更重要的是,自己现在还是一个未出校门的学生,不是上辈子那个从业多年的自己,可信度又天然低一截。
不管如何,将自己的想法,和一些现在用得上的资料整合在一起后,沈元清便开始寻找元帅的踪迹。
这个时候,他的记忆力和那些小道消息就能派上用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