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邓恺舟步入屋内,只见蒋邵叡凝视着面前两碗面条,眼神中带着几分思索。他缓缓踱步至桌旁坐下,蒋邵叡这才将视线移开。
“东君,我这几日新学了面条的样式,你尝尝看,是否比之前的更加美味?”蒋邵叡边说边将面前的碗筷轻轻推向邓恺舟。邓恺舟望着碗中粗细不均却充满匠心的面片,嘴角勾起一抹笑意:“哦?竟还学会了扯面?叫常侍再拿个碗来吧,我跟你分着吃。”
“东君,你还是自己享用吧。实话告诉你,这面我试做了多次,失败的那些都让我给吃了,现在肚子正撑着呢。”蒋邵叡略带羞涩地搓了搓手,邓恺舟接过筷子,便开始品尝起来。
蒋邵叡看着邓恺舟认真吃面的模样,不由自主地杵着下巴说道:“柯大帅早年间放弃西部兵权,自请前往南疆平匪,父皇因此与他重归于好。他毕竟是外祖的义子,此次回宫,定会与皇后、太子有所接触。父皇必然会阻挠太子与戍边大将公然亲近,所以我这些日子也常被召入宫中待命。东君,若你感到无聊,不如随我入宫,去看看明儿如何?”
邓恺舟吃饱后,放下筷子,眼神中带着一丝疑惑:“为何不让我去陪术儿?他才是你心中的皇储人选。”
蒋邵叡轻轻伸出手,拇指拂过邓恺舟的嘴唇,温柔地说道:“不急。若术儿不能与自己的父亲产生嫌隙,我们无论如何努力都是徒劳。成为皇帝的第一步,便是要摒弃情爱。上辈子他有外室子,这辈子又有刘婕,我们只需确保他性命无忧便好。”邓恺舟闻言,微微一顿,低头看了看空荡荡的面碗,随即点了点头:“那我届时随你入宫,去看看明儿。”
随着夏日的临近,京都的天气愈发炎热,人们的衣着也日益单薄。富足人家中,冰盏已然摆上了桌案。邓恺舟身着黑色丝质罩衣,腰间束着红色腰封,在宫中行走。尽管有常侍在一旁撑起遮阳伞,但夏日的酷热仍让人难以忍受。
阿初手持扇子,轻轻为邓恺舟扇风:“已经提前跟明阳宫的人通报过了,那里已经备好了冰盏,等公子到了就能凉快些。只是王爷怎么也不给您留几件浅色衣服呢?这夏日可得多难熬啊。”邓恺舟微微一笑:“无妨,阿初,你自己扇吧,不用给我扇。还有,以后也别跟明儿那边提前通报了,他身体不强,不适合总用冰盏。”
“小木头?”一道浑厚的声音自宫道另一侧响起,邓恺舟转身,只见柯力安身着轻薄衣裳,褪去了重甲的他更显孔武有力,尽管与皇帝同龄,却丝毫不见年迈之态。邓恺舟曾在理王回京时随蒋邵叡见过柯力安,但料想柯力安并未留意过自己。于是,他停下脚步,恭敬地向柯力安行礼:“柯元帅,恺舟之前随叡王有幸得见元帅风采,只是当时时机不便,未能深谈,还望元帅海涵。”
柯力安微微一愣,随即露出温和的笑容,那笑容如同长辈慈爱地看着孩子:“我早有耳闻,邵叡的王君与我那不孝子相貌颇为相似,今日一见,果然名不虚传,真是令人震惊。若有冒犯之处,还望王君不要见怪。”
邓恺舟望着柯力安的笑容,心中涌起一股暖意,也笑道:“恺舟自小便在边境长大,对柯大帅守护一方百姓的英勇事迹早有耳闻。木贵君也时常提起您。”
提及木青,柯力安的神色瞬间黯淡下来:“那小子能说我什么好话。灿茹是我的妹妹,你若不嫌弃,也可以唤我一声舅父。至于叡小子,如今已封王,我可不敢让他再唤我舅父了。说来惭愧,我还从未听过有人这样叫我呢。”
邓恺舟望着柯力安花白的头发,低声唤了一声:“舅父。”稍作停顿后,他又开口邀请:“舅父,我正要去明阳宫陪陪明皇子,您是否愿意一同前往?”
“哦?你是说那个失明的小皇子吗?我也正好想去看看。陛下之前也曾吩咐我,要我看看这小娃的筋骨,不能因为眼盲就变得羸弱。”柯力安说着,便与邓恺舟一同朝明阳宫走去。路上,柯力安一直不停地数落着木青,从童年趣事到长大后的顽皮,还笑称自己觉得他们两人或许有血缘关系,说不定还是双生子。他像是一位在斥责自己孩子顽劣的父亲,吐露着心中的苦水。邓恺舟始终微笑着倾听。
直到柯力安叹了口气:“真是造化弄人,都怪我当初打了他板子,让他一气之下跑到京都,被人送进了宫中。”
邓恺舟低头默默走着,轻声说道:“陛下身体不好,柯大帅与陛下情谊深厚,若想把木青要回去,也是情理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