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妹妹,新鞋在哪呢,快让我试试。”
符苓见他着急,直接把包裹给他,杜顺美滋滋的试了,“好的很,一点不用改,二婶才是我亲娘吧,我娘连衣服都不让我多带了,就给带三四身下地干活的衣服。”
说曹操曹操到,一道回来的林母和杜大嫂听了个正着。
杜大嫂也不客气,上前一把拧住了杜顺的耳朵给提溜起来,杜顺赶紧求饶:“娘,我错了错了,快放手。”
杜大嫂教训完也没继续搭理他,转身和善的跟符苓开口:
“你二哥明个就要出远门了,伯娘拜托你给他做两个好菜,省的他出门了念叨,自从吃了你做的饭,可不是瞧不上我手艺了,伯娘的手艺不如你,平白糟蹋了东西。”
“伯娘跟我还那么客气,苓娘有事找伯娘帮忙可没想着客气呢。”符苓上前牵过杜大嫂坐下。
“有什么伯娘能帮上的,苓娘你尽管开口便好了。”
“还真有一个忙只有伯娘能帮上符苓了,咱们村里今年秋收不少人家都遭了灾,伯娘在村子里相识的人家多,伯娘你有空把熬麦芽糖的事跟大家说说,费些功夫总比拿着粮食喂鸡喂鸭了强。”
符苓想着以后他们可是要用不少麦芽糖的,熬糖太费事了,叫村民们自己熬好了,她可以收现成的,后续也可以在村里收核桃,肥水不流外人田嘛,杜家村的风气也是很不错的。
杜大嫂赶忙拒绝:“你叫你娘去说就好了。”
这中间可不是只有传话的事,这法子散出去了谁会不记个人情,这便宜可不能占了。
“嫂子,你去说吧,都是一家人不用分的那么清,这个事情我和我们家的也干不来,我俩见人多了都不自在。”
林母赶紧解释,符苓知道夫妻俩都有些社恐,平时也不怎么爱见生人,杜大嫂性子爽利也喜欢串门聊天啥的,正正适合她。
“老大家的,你接了这活,就说是满哥儿在城里知道的法子。”杜奶奶开口,杜大嫂也没再推脱。
天色渐渐暗沉,杜父和杜大伯也回来了,符苓问了杜顺想吃的菜,给他炒了两个他爱吃的菜。
这个晚上大家吃的都挺高兴的,明天一早还要一起去送杜顺,便也没有再拖,吃罢饭符苓他们一家便回了。
第二天日头刚出来,村长便敲响了村口大树下的铜锣,杜家村里听到锣声的便互相通传,三三两两的结伴出来,陆陆续续的一盏茶的功夫,人便基本到齐了。
村长跟杜大伯差不多大的年纪,他们家也是杜家村条件最好的,盖了二进的砖瓦房,气派着;身上穿的也不是粗布麻衣,符苓看着应该是棉布之类的。
只见村长站到树下敲了一下锣,淅淅索索的声音没一会便停下了,大家安静下来了,村长这才开口:
“今年的徭役大家也早就听说了,我也就不再多说废话,等下我叫到名字带上包裹站出来,再过半个时辰,官兵就要到我们村儿了,老实跟着官兵,不要闹事偷懒,衢州离我们不远,所以我们才能托到秋收完了,其他远的州县今年秋收都没有收完便已经赶过去了,早点把大坝建完,你们也能早点回来。”
村长扯着嗓子喊了半天,说完就拿起水壶喝水,
村长的儿子上前接过名单念到:“杜福生,杜勇,杜刚,李强,刘进,杜满,杜富,杜贵,李丰年。。。。”
杜满听到自己名字也站到一旁,等叫完了,符苓粗略数了数了差不多有四五十人,杜家村也不是家家都能拿出银子买名额的,去的人还是不少。
人点完了,都知道这趟少不了要吃苦头,杜大嫂拉着杜顺的手也眼泪哗哗的,杜顺安慰着:
“没事的娘,你儿子身体好着呢,肯定能好好的回来,朝廷也给发银子,跟去上工一样的,等儿子回来了给你打镯子。”
杜大嫂不是个会说软和话的,就是眼泪不停,坝子上的哭声从小声呜咽渐渐的大起来。
等杜满也说过话了,就轮到符苓他们一家,他们也不好多说什么,符苓趁着没人注意,迅速把一个银锞子塞进杜顺掌心。
杜顺察觉过来便想伸手还回来:“苓娘,你拿回去。
周边都是人,杜顺也不敢声张,只好小声的说着。
符苓把早上起来给他烙的白面鸡蛋饼给他,鸡蛋饼包着还温热,“二哥你吃好喝好,多注意自己不要受伤生病,给你拿着应急的,藏好了。”
后面的话符苓把声音放的很轻。
杜顺还想再说,但是来领他们的官兵也到了,他也只能跟着排好,见人走了,人群又爆发出哭声。
杜大嫂也哭的不行,符苓只好转移她注意到:“伯娘今天去我家给苓娘帮忙吧。”
林母便牵着还在流泪的杜大嫂往家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