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不起,但是可以自己烧制啊,魏灵想着自己曾经看过砖块烧制的相关论文,不求多完美,做出来的能用就行呀,而且烧出来了对其他村民也是好的,对,可以去找村正谈谈此事。
送走杨大娘后,三人准备再进镇子一趟采买,之前没经验发现很多东西没有,生活很是不方便。
这次没有牛车,她们走走停停两个时辰才到镇上,柳原镇上除主街上有些商铺外,主要的贸易分布在东西两市。
魏灵她们先去买了一些糖,这个时代的糖就是蔗糖熬成的糖块,糖度其实蛮高的,买了半斤花了二十五文。
又花十二文买了一个木桶,发现还有卖木碗竹碗的,比瓷碗便宜很多,大多三至四文一个,家里四个碗,一个装了猪油,除了她们吃饭的,菜就只能放在锅里,于是又买了大小几个竹碗,花了十八文。
买完这些,已经中午了,她们没有干粮,干脆就到东市的面摊上一人吃了一碗素面花了十二文。
吃完午饭后,又到铁匠铺子买了三根绣花针十文,布庄买了些碎布和一段棉布和丝线,跟老板讨价还价花了三十五文,而且老板还说如果绣品做的好,他这里就可以收。
魏灵想着以后出门能带干粮,就又花四十五文买了五斤小麦粉和一些淀粉。
回去的半路上,遇到一辆牛车,赶车的大爷问了她们去哪,发现他去的地方是离小李村一里路前面的牛头际,她们三人花两文钱上了车,这样可以早点到家。
到家后,魏灵把晒得有点蔫的凉草用水冲洗,锅里加水烧开,再把凉草放进去煮,煮的过程中不停用锅铲压压,然后把凉草盛出放木桶中,稍微凉却后手使劲揉搓出汁,然后再把凉草和揉出的汁液倒入锅内,加入一些化开的淀粉水,快速搅拌均匀,然后把火撤掉等待凉却冻结。
在凉草粉冻结的时间里,魏灵和魏宜两人到河边找薄荷用来制作薄荷水,在尚没有冰块的年代,薄荷水能起到冰凉的效果。
在路上碰到几个扎着双髻的小孩,看到两个漂亮的大姐姐,热情的带她们去摘薄荷,她们不仅摘了一大捧的薄荷,还摘了不少凉草。
回到家凉草粉已经凝固了,像是黑褐色的水晶豆腐,魏灵拿刀把它划成一个个小方块,再往锅里倒入冰凉的泉水,把薄荷折一些出来放在碗里捣碎。
倒入木桶并往里加水,把糖块敲一些下来放在小碗中,然后拿起一块凉草粉放在手上,用刀划成小块放入碗中,再加入一瓢薄荷水,美味的凉草粉就完成了。
魏宜对凉草粉非常好奇,拿勺子搅了一会,舀起来放进嘴里,瞬间一股冰冰凉凉还带着甜味和药草味的“豆腐块”滑入喉头,感觉今日的疲劳一下减半,魏夫人也觉得这个看起来不起眼的“黑豆腐块”甚是解暑。
有了她们两个的肯定,魏灵拿起两个比较大的碗,往里面各装进几块凉草粉,放入糖块和薄荷水,放在篮子里,拿着准备送给杨大娘和村正媳妇尝尝。
送到的时候,她们两家都在地里还没回来,只有小孩在家,村正家的孙子李群和杨大娘的孙女芳丫端进去的。
回去的时候碰到了刚才帮忙的其中一个小孩和林大嫂一起走过来。
魏灵已经知道了她叫小玉,林大嫂笑眯眯的牵着小玉过来:“魏姑娘,用过晚饭了吗?要不要去我家用点,我刚从地里回来准备做饭呢。”
“谢谢林大嫂,家里已经做好了。”又弯下腰对小玉说:“姐姐家做了好吃的凉粉,小玉要来吃吗?”
小玉看看他娘,林大嫂点点头:“不许顽皮,别去太久了,家里马上就吃晚饭了。”小玉高兴地答应了然后牵着魏灵的手一起往土地庙走去。
看到魏灵回来的时候带着小玉,魏宜就又做了一份凉草粉端给她,小丫头吃着甜丝丝的凉草粉,都顾不上打招呼了。
魏灵被她逗得发笑,跟魏夫人和魏宜说:“小玉是林大嫂的女儿,今天她帮了我们很多忙呢,在路上碰到了就带她回来吃一碗凉粉。”
魏夫人拿出手绢帮小玉擦了擦嘴角:“乖乖,吃慢点,等会回家端一碗回去给你娘她们也尝尝。”
小玉吃完后又帮着魏灵在屋檐下翻晒今天和昨天采的凉草,看着天已经渐黑,魏灵她们还想叫小玉留下来吃完饭,小玉记着母亲的叮嘱,要回家去,魏灵给她装了一碗凉粉带回去。
今天做的凉草粉除去自己吃的和送人的,还剩下有一半。“明天我就带着这些凉草粉先去镇上卖卖看,我看到东市码头那边有两家茶铺,我们要是能把凉草供货给茶铺,每天只需送货也不需要自己去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