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连着忙了好几日,天气都已经开始逐渐炎热起来,最近下了几场小雨,大树他们还给砖窑上方加盖了一个茅草屋顶,防止雨水淋进去。
这天,因为下雨,下午的时候魏灵坐在土地庙大殿的门槛上,正看着从屋檐落下的雨帘发呆。
突然听到池邈的大嗓门比人先到,“魏灵~你那个什么枇杷膏还有吗?再给我拿点。”
话音落下的时候,看到撑着一把油纸伞,但是前胸的衣衫还是湿了一片的池邈走进前院。
“枇杷膏?没有多余得了,剩下的我们自己用来泡水喝的。”
说到这里,魏灵猛地想起来,这几日倒是忘记了去医馆问问这川贝枇杷膏的效果怎么样了,她看着池邈收伞,“怎么,这药的效果可以?”
“可以可以,何止是可以,效果非常的好。”池邈弯下腰,把脸伸到魏灵的脸前面差不多一拳的距离,“所以,我今天是来问,还有没有再分我点,或者你再做一些,我可是拿钱买的。”
看魏灵那若有所思的模样,池邈还想再说些好话,但还没得及开口,胳膊就被人一把拉开,痛的他龇牙咧嘴的,回头正要开骂,就看到崔珩黑着一张脸看他,手还没放开他的胳膊。
“说话就说话,距离她远些。”
“诶...诶,你这恩将仇报啊,我可算是你的救命恩人。”
崔珩懒得理他,一把放开他的胳膊就进去里面堆他的柴火了,现在他的伤好多了,平常没事就上山拾些柴火,今日下雨就在屋里把柴火都掰小然后码放在墙边,方便取用。
“你这人,真是。”池邈气的拿手指他,但是对方完全不搭理他,跺了下脚,揉着胳膊又来跟魏灵商量制药的事情,这次没敢靠太近,语气和姿势都是规规矩矩的。
魏灵答应这几天买好材料,给他多做一些,然后想着明日去镇上,要到医馆那边看看问问情况。
第二天,隔壁村的果农送枇杷来的时候,魏灵交代他明日多送两筐,到镇上送完货,就去了医馆,刚走到门口,坐馆大夫看见是她,立马就从柜台里走出来。
“姑娘,你可总算来了,上次也没留个地址,这几日我想找你都没处找去。”
“哈哈,上次太匆忙,忘记给您留地址了,怎么,是枇杷膏起效果了,您觉得可以寄售是吗?”魏灵不好意思地说到。
“好,效果很好,尤其是针对小儿。”大夫摸了摸长须,“这良药苦口,所以小儿喂药都很难,那日老夫给赵员外家的小公子开了这枇杷膏,过了几日赵府给送过来一份大礼感谢,说是这赵小公子以前病了,次次吃药都要一群人哄上半天才肯吃,所以这病总是好得慢。”
魏灵联想到自己小时候生病因为药苦闹着不吃药的模样,深有同感地点点头。
大夫继续说到,“但这药不止是好入口这一个优点,止咳祛痰的效果也是远胜于其他汤药的,吃起来也方便,不需要熬制。”
“所以说,医馆是同意寄售了?收益分成的话,您这边有什么想法没有?”
“我们医馆惯来是没有寄售的做法的,姑娘可以考虑直接供货,按照每月固定的数量供应给医馆。”
这样也行,而且不用承担卖不出去的损耗,魏灵欣然同意,双方谈定由医馆订购瓷瓶,然后按照一瓶三十文的价格,每月供应三百瓶。魏灵还觉得量多了,但老大夫说,他们仁善堂在县城也有一家,所以这货其实是供两家使用的。
契约签好后,老大夫问到,“姑娘,明日可不可以先带两瓶过来,原是这赵家的姻亲县城王家前两日听说枇杷膏的效果,想买些给王家老太太用,老太太常年咳嗽痰湿,看了许多大夫也不见好。听赵家说了这药,也想买来试试,但是奈何医馆这边也没有了,这不,前两日也一直没找着姑娘您的下落。”
魏灵同意明日先送两瓶过来,她直接在医馆里抓了需要用到的川贝母,问了居然还有罂粟壳,这个加到枇杷膏里,效果能翻倍,就是不能多用容易成瘾,就也买了些。
说话的时候发现还有八角、桂皮等香料售卖,原来在古代这些并不作香料使用,而是药材,魏灵都要了些,准备回去卤肉吃,顺便犒劳下最近帮忙盖房的人,大家都很幸苦。
从医馆出来,又让三大爷驾车去了西边的集市上,在那买了一口更大的陶锅,还买了几个小的瓷瓶,又到肉铺买了几斤肉和两只猪蹄,看到猪头还没卖出去,问了问价格。
她们最近常来,那屠户也认得了,直接说到:“这猪头除非祭祀,一般没人买,都是便宜搭着肉卖的,姑娘你要就二十文钱拿走。”于是乎,魏灵她们又抱走一个猪头。
回去把这些都用香料卤上,房子已经盖的差不多了,两天后的屋顶封顶后,她们就可以入住了,到时候进新房,要请大家过来吃席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