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真办,还得出聘礼,办酒席,这些都是钱,没理由还得让许关大出血,周小乐原本想做几桌席面,意思意思一下领个婚书就过了。
可看秦三娘的意思,那还是要大办呀?
周小乐一想这个就头疼,他可不想坑了人许关一把,现在还坑他钱,最后反正也是要和离的,那这些流程能简则简最好。
但秦三娘也不好糊弄,周小乐舌尖顶了顶牙关,试探道:“这些流程……不用这么麻烦吧?”
秦三娘一听就瞪了周小乐一眼,嗔道:“你这孩子说什么呢?这都是该有的流程,这可不能省啊,这些省了,要坏了姻缘的!”
说完又想到周小乐家里可能没剩几个铜板,又补充道:“钱的事儿你不用操心,安心做你出嫁的小哥儿就成,有我跟你贵叔在,咱家就是你娘家!”
周贵在一旁也笑呵呵地应道:“听你三娘婶婶的。”
周小乐不感动是假的,可头疼也是真的,虽说秦三娘家里过得还不错,但那也是紧衣缩食慢慢攒下的钱,周小乐不可能心安理得地接受。
周小乐说:“酒席是要办,不过少一些,请些相熟的人来就好,礼数一样遵守不过是简单一些,也不会坏了姻缘,三娘婶婶你看呢?”
看秦三娘被说动,周小乐再加码把许关拉到一个阵营:“许关你觉得如何?”
许关向来是别人说什么听什么,周小乐问他意见,他只管点头,一切都听周小乐行事。
许关都同意了,秦三娘也不再劝,左右这酒席也办,流程都有,也不用担心坏了姻缘。
既然要办得简单点,那就不用太多繁琐的步骤。
定亲已经在祠堂定下,提亲可以省去,只需要许关请纪大娘做媒人来互换庚帖,卜卦排八字,再将聘礼送来,选定结婚的良辰吉日,酒席一办,这婚事就成了。
这些流程不可少,周小乐原本想办好婚书,选个日子直接办酒席,那些算八字,聘礼都想省去,然而他也知道这不可能。
毕竟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样的一套结婚流程,不像上一辈子,甚至可以不办席,领个证就能完事儿。
*
成亲要忙的事儿多,虽说秦三娘帮了许多,但家中没有长辈,唯一的阿姐心有余而力不足,许多事情还得周小乐自己去忙活。
也因此,肠粉摊有两三日没去摆,周小乐打算等下一个赶圩日再去,毕竟成亲花销不少,如今他存款再加阿姐绣活攒的钱也不过一千文左右。
再加上年中种的田地大部分是祖田,祖产给周德荣,田里的作物周德荣也不可能舍弃。
剩下那几亩地,周小乐估算一下,交完税,刚好足够一年,银钱依旧紧张。
周晴晴等周小乐数完最后一个铜板,递给他一个布包,笑道:“这肠粉摊生意当真不错,我绣半个月的花样,也没有你这些日子肠粉摊挣到的多。”
“赶圩日挣得多些,不过现在肠粉种类太少,吃多了会腻,等下一个赶圩日我再做些新花样去摆,”周小乐也很满意,突然想起之前的约定:“前几日还跟客人说了要推出新花样,到时来吃的人应该不少。”
周晴晴说:“你这些日子要忙成亲的事又要去摆摊儿,可得注意不要逞强,身体最重要。”
周小乐点头:“知道啦,阿姐不用担心,你现在只要好好养好身体,到时可是要给你端茶的。”
“好好,放心吧。”
周小乐把铜板收好,再去厨房准备做红字馍,庚帖已经交换完,正在排八字算日子。
今日许关跟媒人过来送聘金,按照本地的习俗,周小乐得做一些红字馍送回去。
红字馍周小乐不会做,秦三娘带着做了几个,剩下的得周小乐自己亲手做好。
红字馍做法并不难,最麻烦的是撞糯米,需要几个汉子轮流用大木锤去捶打,直到糯米看不到一点米粒才算捶打成。
捶打好的糯米团成团,再用力朝桌子上一摔,摔成饼状,最后用红纸沾水点一点红点或印喜字,等晾干,红字馍就算做成了。
红字馍本身没有味道,但在煎或烤的时候撒上一点盐,一口咬下去,先是脆脆的再是粘糯糯的口感,带有一点咸味儿,味道好极了。
周小乐做了十多个,加上秦三娘做的几个凑齐了十八个,寓意着新婚小两口未来能实实在在地发财。
“十八十八,实发实发。”秦三娘说。
晾干后,周小乐把红字馍放进篮子里,秦三娘过来扎两根红绳,齐活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