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闻萧武阳找到了其人活着的证据,现在他只差单独去与那个人见面了。”
“他找到了又如何?他们又要不可能站在同一个阵营。”
“不,事情虽然很荒诞,但有些时候的确让我恩正答应你景区接受这个现实,而且,我们都是听谢淮安将领的意思了,因此,谢将领的意思我们只要照办即可。”
“不错。”
“对了,谢将领那边要求我们查萧武阳的身世,好几日过去了,你们都查到了什么吗?”
“没。”
“没查到。”
“我也一样。”
“你呢?你也没有查到他的身世吗?”
那个黑衣人摇了摇头,他的脸有一种很奇怪的感觉,当稻草帽摘下来的那一刻,他的那张脸有一半是正常的,有一半是类似于烧伤的样子,他的脸似乎诉说着故事他与萧武阳一样,知道他过往的人基本上是死人。
“我们要如何找到他?”
“你是说,谢将领?”
“不错。”
“他现在一定不想让我们找到他,等情况明了,谢将领也会回来与我们商议。”
“是!”
“是......”
而他们刚离开那座被双方争斗而被摧毁的那座桥,后脚萧武阳那边也走了过来,他是徒步走过来的。
“怎么样?”
“依旧打不动。”
“这要是打不动的话那我也只好请你来当长安的士兵了。”
“长安的士兵?”
“虽然不光彩,但有一件事你倒是能胜任。”
“什么?”
“一个随时随地可以叛逃的长安士兵。”
“这,要有一个契机吧?”
“契机?”
“不错,比如说要有一个内应。”
“那个人,算了。”
“算了?”
“徒儿,你长大了,已有独当一面的机会了,虽然不及将领,但让他当将军的确绰绰有余。”
“那师傅你呢?”
“师傅要找个人,”
“找人?”
“一个让你觉得不可思议的人。”
“?”
最开始的萧武阳并未想到会是谁?不过在相处后他发现师傅原来是相当幽默而且还......不过,这些都是十多年前的事情了,在长安扩散了领土的那一便可以看其他国家大门悬挂的人了。
“如何?”
“师傅,你要的人我自始自终都没有找到,但你那口中那句会让我觉得不可思议的人但是在我这里找到了一丝丝线索。”
“......”
“许多年过去了,弟子也终于进入了长安,为了适应这里的环境,弟子从十六岁开始熟读兵法,二十岁攻城拔寨,在看见那座桥的存在时我又想到了我们国家与长安为界的那座桥。”
=====十年前=====
“长安?”
“不错。”
“长安与我国想来无冤无仇,为何会突然攻伐我国?”
“我国的使者,在做些什么?”
“王上请看。”
一条毛巾也在王上的眼前出现了,这是一个叫谢淮安的人做的,他本人寄了这套毛巾的那一刻也能说明他来给这个国家一个缓和的。
“缓和?”
“不错。”
“他从未有过缓和的想法时,而他这么讲也不过是客套话罢了。”
“所言极是......”
“......”
“不知各位要如何展位?是继续战斗还是向他们求和。”
“当然是战斗了!”
“必战无疑!”
“不战斗虽然不会让老百姓受到战争之苦,但从另外一方面来分析的话也会让我们被携带不战而屈之辱,因此......”
“因此,你选择战?”
“不错。”
“战,一个字便可,为何还要晓之以情动之以理?”
“......”
“不要吵了,既然大家的意见是统一的,那么我们现在来商讨一下接下来要怎么做减少其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