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梁祝之回归 > 第25章 25今生-马文才的文人招募

第25章 25今生-马文才的文人招募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在桓秋全身心投入自己事业的这段日子里,马文才同样没有闲着。他心里明白,虽说常言“书生造反,十年不成”,可这天下的舆论走向,却始终离不开文人的笔端;这天下的治理运转,更是缺不了文人的智慧与谋略。更何况,马文才带着后世的记忆重生而来,他比谁都清楚,人才乃是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只要驾驭得当,这些文人墨客便能成为助力自己成就大业的一把利剑。

然而,“文无第一,武无第二”,这招揽文人的门道,其中学问可大了去了。自古以来,人性使然,当旁人仅仅比自己略胜一筹时,嫉妒之心便极易悄然滋生。唯有当对方优秀到令人望尘莫及的程度,人们才会发自内心地仰望与追随。

马文才此前从未想过要做那抄袭古人诗词文章的“文抄公”,可如今……在天下野心的强烈驱使下,他的想法有了转变。不得不说,很多时候,人的正直只是因为诱惑不够。现在,天下,野心,这个诱惑,足够了!

于是,马文才开始精心筹备、举办各种文人聚会。他广发请柬,诚挚地邀请扬州府及周边地区的知名文人前来参加。这已经是他的第三世了,第一世里背诵过的那些圣人著作,如今在他记忆中已有些模糊不清。但为了心中那觊觎天下的宏伟志向,他咬咬牙,决定拼上一拼。上一世,即便没有后世记忆的加持,他凭借自身实打实的才学以及高强的武艺,也一路官至威远将军。这一世,精力没有完全放在读书上,但是底子不差,又有前前世的加持,不是没有一拼之力。

马文才有心,同时又没到图穷匕现的时候。他找了个赏湖景的由头,派人将帖子从梅林书院的同窗开始分发。用静扬山庄成功拉拢了本就有心的吴副院长。第一步走出去了,后面便就简单了。

在吴副院长的协调下,梅林书院在有读书会的基础上,又增加了游学会以及启智会。美其名曰,闭门造车难成大器。

这次便是梅林书院有名的多学院交流的读书会,聚会当日,书院处处洋溢着文雅的气息,文人墨客随处可见。往年梅林书院的读书会,只开放给少数人,今年倒是给不少书院发了请帖。

马文才身着一袭华丽而不失庄重的长袍,面带微笑,与众多学子一起,站在书院门口,热情地迎接每一位到来的文人。在学院最大的讲堂,只见雕梁画栋,布置得典雅至极。案几上摆放着笔墨纸砚、美酒佳肴,一应俱全。

在聚会上,马文才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与抱负。他引经据典,滔滔不绝地谈论着古今兴衰、时事变迁,言辞间尽显非凡的见识与远大的志向。他的声音洪亮而富有感染力,眼神中透着自信与坚定。众人皆被他的风采所吸引,纷纷投来惊叹与钦佩的目光。一位身着青衫的年轻书生,眼中满是崇拜,忍不住低声对身旁同伴说道:“这位马公子果然名不虚传,这般见识,怕是寻常大儒也难及。”同伴连连点头,目光同样紧紧锁在马文才身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至第一日的晚间,吴副院长见众人探讨了一个白天,仍未尽兴,便趁兴办了场赏月大会。

“既然是赏月,有好景,有美酒……”吴副院长语音未落,便有那兴起的书生接话,“还差众位的诗词佳作!”

“是极,是极!”众人纷纷点头。

马文才清了清嗓子,便高声应和起来,“大家都有此雅兴,在下不才,便来抛砖引玉一番。还请大家指正。”

“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此乃唐代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诗句从他口中吟出,仿佛带着无尽的画面感。马文才在此之前,便选定了此诗,精心准备,从月色光线到踱步角度都深思熟虑过。此时吟诵罢,他目光盯着湖面,面上带着对未来向往。

如此传世佳作一出,众人皆惊,一时间竟然悄然无声。

缓了几息,才有一位东和书院的学子,语气中带着钦佩地说道:“诸位,文才兄此诗看似描绘春江月夜之景,实则蕴含着对宇宙人生的深刻哲思。以月起兴,将自然之景与人生感悟相融,在那浩渺的江月流转间,我们能看到岁月的沧桑、生命的更迭。如今乱世,恰似这茫茫春江,充满未知与变数,而我们文人,便应如那高悬之月,以智慧与才情,照亮前行之路。”众人这才反应过来,对那学子的解释听得如痴如醉,不少人眼中满是惊叹与赞赏,同时对马文才的才华深感佩服。

能如此快速领悟到此诗的深意,这位学子也非无名氏,乃是东和书院的魁首,杜祜。其才学不可三言两语描述,也确实在东和书院是难有敌手。此次在梅林书院第一天,便听到如此佳作,可以说,心悦诚服。

后来梅林书院又举办了启智会,名为启智,便是让众人以天下苍生为念,多心系社稷。因此招来的便不再是学子,而是周边州府出名已久的文人墨客。

如此主题,乃是马文才渴望的,因此他积极地与文人们探讨天下局势、学术见解,虚心倾听每一个人的观点,与众人展开热烈的讨论。

一位留着花白胡须的老者站起身,捋着胡须,缓缓说道:“依老夫之见,当今天下,乱象丛生,根源在于政令不一,各方势力各自为政。”

马文才微微颔首,目光炯炯,“老先生所言极是。但依马某看,若能建立一套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广纳贤才,让有才者各施其能,定能改善这一局面。就如诗中所云‘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只要我们齐心协力,定能冲破这乱世的迷雾。”此言一出,众人纷纷交头接耳,不少人眼中露出思索之色,对马文才的观点表示认同。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