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主编是个四十多岁的女人。面容白皙,梳着一头干练的短发。是那种打眼一看,就知道她做事一定雷厉风行,并且很有主见的职业女性。
陈老师把见面地点约在了学校对面的一个小茶馆。她和翁绍赶过去的时候,王主编已经提前到了。
盛夏时节,阳光烂漫。她坐在靠窗的一个卡座里,点了一壶玫瑰花茶。在茶香氤氲中,她微微低着头,全神贯注地翻阅手上的杂志。
“让你久等了。”陈老师带着翁绍走到卡座前,一边坐下,一边朝着王主编介绍道:“这就是我跟你提过的翁绍同学。”
“也没等多久,我连一篇文章都没看完,你们就来了。”王主编说到这里,放下手中的杂志,起身朝着翁绍伸出了手,笑眯眯道:“原来你就是陈老师的得意门生,我对你可是久仰大名。”
翁绍眼神扫过王主编放到桌上的杂志——竟然是最新一期的《易周刊》。杂志封面是翁绍和裴行则并肩走入帝豪皇庭大酒店的照片,硕大标题赫然写着“裴氏总裁私会翁家幼子,翁氏集团恐将陷入危机公关”。
翁绍不动声色瞥开眼,看来裴行则的执行力一如既往的高效。
王主编注意到翁绍的视线,笑咪咪道:“等你们的时候觉得无聊,就随便买了一本杂志来看。”
翁绍没有接茬,他礼貌的同王主编握手,恰到好处地表露出一个刚刚踏入社会的年轻人,同年长者寒暄时应该表现出来的沉默和谦逊:“您好,王主编。”
王主编看着翁绍淡然自若的表现,笑而不语。
大多数家庭贫苦,且富有才华的年轻人都会经历这么一个阶段——沉默内敛、不善言辞,身上会带着一种由原生家庭造成的不自信。但是翁绍并不是这样的。
王主编在电视上看过翁绍舌战群记的场面,也看过翁绍整理的学习笔记和思维导图。没见面之前,她原本以为翁绍应该是那种思维敏捷、口齿伶俐、年少轻狂、放诞不羁,甚至行事会有些偏激的年轻人。没想到真正见面以后,他本人给人的感觉竟然出人意料的沉稳。
这是一个很会控制自己情绪的年轻人。
翁绍也注意到了王主编探究的眼神,但他并没有什么反应。短暂的寒暄过后,翁绍坐到陈老师的身边。陈老师问他:“你想喝什么?”
翁绍点了一杯冷泡茶。
王主编将自己提前准备好的合同递给翁绍:“这是初步草拟的合同,你先看看,有什么问题和要求都可以提出来。”
话虽如此,翁绍却没有跟王主编讨价还价的想法。他知道作为一家省级出版社的主编,王主编之所以答应出版他的学习笔记,完全都是陈老师竭力推荐的结果。
这种情况下,如果翁绍拎不清自己的身份,在看合同时夸夸其谈,甚至大肆提条件,只会让别人觉得陈老师的学生轻浮聒噪,很没有分寸。
更何况翁绍在乎的,始终都是让自己的学习笔记尽快出版——最好赶在他去电视台录制节目之前。只要能够保证这一点,其他的条件都是细枝末节。
“我没签过合同,还是让陈老师帮我看吧。”翁绍直接把合同交给了陈老师。
面对自己学生毫无保留的全然信任,陈老师非常受用。她接过合同仔细翻看了一遍,边看边跟翁绍讲解里面的条款——因为翁绍是新人,第一次出版的版税率是5%,五千册。如果后续还会加印的话,每加印一万册,版税率提高1%,直到10%封顶。
翁绍略感意外,他没想到出版社给出的版税这么高。
王主编见状,笑眯眯说道:“你们陈老师很为你的事情上心,这些条件都是她跟我谈的——她自己出版时都没这么斤斤计较过。”
言外之意,要不是陈老师据理力争,出版社不可能给一个新人开出这么好的条件。
陈老师有些好笑地看着越说越上头的王主编:“你跟孩子说这些干嘛。我之所以据理力争,是因为我非常了解这些笔记的含金量。”
王主编同意这句话,但她依然要让翁绍明白,陈老师为了这件事,付出了多少精力和口水。
翁绍确实很感动。他毫不犹豫地拿出钢笔,在合同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