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绍设立账号之初,想的是反正自己做都做了,与其将整理好的资料放在抽屉里吃灰,不如发到网上去造福大众。一边为自己积聚名气和流量,一边为后世烂大街的知识付费做铺垫。
翁绍虽无意做什么意见领袖,但他的声音如果能够影响更多人,将来算计翁氏集团时,就能多一分筹码。
因此翁绍本打算从长计议,稳扎稳打,但他还是低估了二十年后的网络营销手段,对二十年前尚处于开荒阶段的网络环境的降维式打击。
翁绍的热度从翁绥在网上收买营销号散步谣言那一刻就开始不断走高,随着翁绍几次三番的拉扯和反转,这种持续走高的流量获得了全网吃瓜群众的长久关注,而这种长久的,习惯性的关注度和讨论度在翁绍获得了省高考状元的那一刻,达到了井喷状态。也让翁绍提前许多年,就吃到了流量变现的红利。
目前他与几大品牌合作的方式,就是利用自己的博客和论坛ID发布品牌的推广,每条推广的价格在十万到三十万元不等。
其实比起这种推广方式,很多品牌商更加看重翁绍本人的形象和潜力。他们想跟翁绍签的是代言人合同。不过翁绍显然比他们更懂什么是待价而沽。他并不认为区区几十上百万的代言费,值得他出卖自己的肖像权。
对于一个野心勃勃,想要颠覆一个上市集团,甚至想要创建自己的商业帝国的重生者来说,这个世界上显然没有什么东西能比他自己更值钱。
之所以跟这些品牌合作推广,除了想要快速积攒第一桶金,翁绍也想通过这样的合作方式,验证自己的实力。
事实证明翁绍做到了。他让越来越多关注互联网的人意识到了新的商机,察觉到了让人一夜爆红的套路和手段。
但即便如此,很多品牌方依然不认为翁绍的肖像权能够超过一百万——在这个年代,即便是国内一线巨星,代言费一年最高也不过是几百万。翁绍的自视甚高让很多人觉得他并没有谈判的诚意。
只有一家休闲服饰品牌愿意跟翁绍继续谈下去,他们甚至愿意给翁绍开出一百五十万的代言费,条件是翁绍在录制京海电视台《对话人生》节目时,必须穿他们品牌提供的衣服。
翁绍十分欣赏品牌方的眼光,但他还是拒绝了这次合作。
录制《对话人生》是翁绍塑造自身形象,颠覆翁氏集团的重要一环。他可不想为了一些无足轻重的细节,破坏自己原本的计划。
后世娱乐圈有一个专业的词叫立人设,人设鲜明的人很容易获得他人的关注和认可。
翁绍给自己立下的人设就是惨遭欺压的少年天才,所以这次录制《对话人生》,翁绍身上穿的依然还是那套洗得发白的市一中校服。
当然即便是莫欺少年穷的天才,坐了一上午的飞机也是会饿会累的。于是在听到裴行则说话的瞬间,翁绍不动声色地合上笔记本电脑:“去哪儿吃,吃什么?”
*
一个小时后,黑色劳斯莱斯幻影缓缓停在一座江南园林似的仿古建筑前。
裴行则带着翁绍走进去,一路小桥流水、芳草萋萋,古色古香的长廊亭榭蜿蜒在水面上,水里种着荷花,盛夏时节开得茂盛。碧绿的荷叶下面时不时游过几条胖胖的锦鲤,窜出水面去咬荷花的花瓣。
裴行则扭头笑问:“你想喂鱼吗?”
翁绍:“我想吃鱼。”
裴行则笑得更开心了。两人顺着长廊穿过一道镂空花墙,来到了一处竹林掩映的雅间。
陆青杨和其他几个狐朋狗友已经提前到了。十来个人坐在包厢里,正叽叽喳喳地吐槽。
裴行则是在征得翁绍同意后,临时攒的局。好些人为了见翁绍一面,索性就推了原本的约会。
——之前裴行则跟精神病发作似的发动朋友圈的狐朋狗友们,以公司名义采购《状元笔记》,于是他的交际圈里,都知道了裴大少身边出现了这么一号人物。
大家都很好奇,能让裴大少一盆火似的主动结识,甚至拉下脸面主动为他铺路的人,究竟会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他们也在网上看过翁绍的采访视频,大略都有个印象。知道这是一个巧舌如簧,头脑聪明的年轻人,当然也有一副好皮囊。
可是二十年前的摄像技术,又怎么可能会完完整整的勾勒出一个人。只有当他们亲眼见到翁绍,他们才会真真切切地感受到这个年轻人身上与众不同,或者说是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的磁场。
原本嘈杂的包厢忽然安静下来,所有人目光灼灼地盯着翁绍。
就在这一刻,他们明白了裴行则为什么会变得那么疯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