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始皇二凤,boss直聘 > 第9章 这是他的观音婢!

第9章 这是他的观音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此时,马嵬坡事变已经过去几日了。

李隆基与李亨父子已在马嵬坡分开。李隆基南下去蜀地,而李亨决定北上去灵武称帝主持大局。

与此同时,两匹快马加鞭,将长安城的战报送往李家父子二人手中。虽此时父子早已离心,但看完战报后,二人面上却露出了如出一辙的表情。

惊讶、懊恼、后悔,这是二人一瞬间的反应。

离开马嵬坡后,狼狈至极且人心尽失的李隆基,此时后悔得恨不得回到十数天前,让所有事情重来一次。

没想到李倓竟有这般才干!

他若是当时听了李倓和旁人劝告留在长安城中,就不会被这些逆贼夺权逼至此境!

说不定还能将安禄山、史思明这些反贼通通活捉,他此时依旧是在长安高高在上的天子!

“圣人,此时长安城并未陷落,是否要回京?”

跟随李隆基一道去蜀地的禁军将领陈玄礼这般问道。

然而,李隆基思前想后,犹豫的把手里的战报都捏得折了,最后还是摇摇头。

不行,现在几十万叛军都围着长安呢。

他回去或许能振臂一呼收拢皇权,可万一有个闪失呢?万一被反贼五马分尸呢?

想活和求生的欲望,已让这位七十岁的老人不敢再冒任何风险,于是最终,他还是叹息一声,继续前往蜀地。

与此同时,李亨周围的大臣也有人提议。

“殿下若回到长安中登基执掌大权,定然能让士气高涨!等到援军到来,叛军便无论如何也无法拿下长安了。”

然而李亨纠结地来回踱步,最终还是觉得长安局势焦灼不明,实在太危险。

“千金之子不坐垂堂。太宗当年亦是果决从高句丽撤军离去。如今我还是继续北上去灵武为妙。”

并不知道此时太宗本人已经通过天幕将这话知晓了个一清二楚,李亨此时看着长安城的捷报,反而对着李倓这个儿子生出了几分怨恨不满。

当时李倓回去,打的是为他们殿后的旗号,可谁料他居然罔顾旨意,回去守城了?

李倓这是什么意思?这是对自己和父皇的决定不满暗中抗拒吗?

还有,他一回去就把长安守住了,然而自己和父皇却逃了,这把他的颜面置于何地?

“这三郎当真是不孝至极!”

李亨严肃地怒斥道。

不孝可是逆天的大罪。好在正当此时,李世民的信件也快马加鞭送到了李亨手中。

等李亨看完李世民“父慈子孝” 的一番肺腑之言,说离开父亲几日不见便忆之欲死,以及询问他是继续留守长安还是追随父亲,显然是把他这个父亲放在心上。

李亨这才眉头舒展了些。

“原来三郎只是不巧遇到叛军袭击,之后没法子才退回长安了。

好好好,我家三郎还是那个孝顺的三郎啊。”

李亨这才安下心来,继续北上。

很快,李亨在灵武称帝,同时,李隆基将自己的儿子们分封为各地节度使的消息,几乎是前后脚传来。

天幕观众早就有人把李亨类比太宗的消息告诉了李世民,李世民看的咬牙切齿,恨不能一天毒打这两个不肖子孙八百回!

“他居然还敢以我征高句丽比?!”

好几日了,李世民想起来依旧震惊且生气!

这个曾重孙他怎么好意思?

【我们二凤大大没拿下高句丽,那是因为当时天气变冷,为避免士兵在北边冻死冻伤。

因此他决定立刻撤退。事后看这个决定很明智。

即便如此,人家也是以两万打了对方十万的大胜仗!还一口气拿下十数个城池。】

【这怎么能叫败仗呢?这明明是大胜,只不过没有彻底扫平对方而已。

就像考试满分一百,学神门门一百二,结果一不小心脚滑考了个九十九分!

这得多不要脸才能这么类比啊,真就脸皮厚如城墙呗?】

而且更让李世民郁闷的是,外部叛军尚且大兵压境气焰嚣张,这李亨和李隆基却开始内部争斗了?

一个刚称帝,另外一个就立马放权给其他儿子,这是什么意思?

不明摆着让地方将领不知道该听谁的吗?

这边的父子二人争斗得十分精彩,唯独李世民继续独守长安,困于敌军包围之中。

此时的李亨还在收拢军队,派朔方军清剿陇西的残余叛军,因为腾不出手来,就下旨让李世民继续守长安,以等增援。

长安城至今依是一座孤城。期间叛军也数次发动进攻,都被李世民以各种计策拦于门外,两军持续对垒。

在这种形势下,最大的问题还不是人手不足,而是粮草。

作为大唐的国都、七世纪最大的国际化城市,长安城内有百万人口,每日消耗的食品数量极大。

然而,长安城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田地供当地人食用,大多数粮食都是从洛阳和淮南等地运过来的。

因此,此时被围困的长安相当于被掐到了命脉咽喉,大军的粮草已维持不了几日了。

好在李世民早已让杜甫等人去四下筹集粮草。长安城中百姓较为富庶,家中多有存粮。

百姓们是不愿意就这样拿出来的,杜甫晓之以情、动之以理,一个街坊一个街坊地去劝说,这几天下来磨破了嘴皮,这才让百姓们拿出了存粮作为军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