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倩满头黑线,只得又去洗了三根黄瓜,就这样,每人还只分到了半根。
一时之间,她们部门只剩一阵咔哧咔哧声,间或响起敲击键盘的声音。
有其他部门的同事路过,略微好奇的吸了吸鼻子,没好意思多问。
张倩今天难得没加班太晚,回到家时合租的室友刚洗漱完准备回屋休息。
她也懒得点外卖了,从帆布袋里拿出从公司带回来的西红柿,又翻出两颗鸡蛋,准备简单做了个番茄鸡蛋面。
先将鸡蛋打在碗里用筷子搅散至微微起泡,又将番茄洗净切成小块。
热锅凉油下入鸡蛋液,等待鸡蛋液成型的间隙,她先拿了一块番茄塞进嘴里。
入口甜中带着微酸,汁水充足又糯沙沙的,跟先前超市或者外卖买的味道截然不同。似乎,比她记忆里味道更加香甜,一口下去口齿生津。
连续吃了好几块,等张倩意识到锅里炒鸡蛋差不多时,这才停了手,迅速将鸡蛋捞起下入番茄翻炒……
余欢喜从第一单快递寄出后,一直有在关注物流信息,看到客户签收后一直没等到评论,还有些忐忑。
知道第二天中午,手机收到提示,买家确认收货并给出五星好评。
好奇点开评价详情,看到客户说很喜欢吃自家的番茄,黄瓜也受到了同事们的好评,悬着的一颗心这才放下。
并非是对自家产品没自信,更多是担心物流,害怕途中有损坏,客户拿到之后卖相不佳或者新鲜度打折扣等等。
这样想着,她又再次点开首单客户私信页面,发了条消息征询意见。
这次张倩很快回复,表示刚看到消息,并建议同一客户可以只用一个泡沫快递箱发货,例如这次她下单了番茄和黄瓜,分开两个箱子,又都装不满,浪费包装不说,还容易磕碰到。
余欢喜觉得有道理,而且这样也给自己节省了成本。
不过考虑到顾客如果是分开下的两单,还是可以先询问下对方是否介意合并发货再说,尽量避免纠纷。
连续更新了一周视频后,余欢喜发现某音和小某书的账号涨粉相较而言略多些,虽不过四五百,却是给了她坚持做下去的动力。
同时她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粉丝到一千就正式开启日常生活直播,顺带混个眼熟卖卖家里的农产品。
且说张倩这边,转天上班刚坐到工位就有同事凑过来跟她闲聊。
“小倩啊,你前些天买的黄瓜还有嘛~”
张倩斜了一眼隔壁工作的小王,“没了,都拿回家吃光了。”其实没吃光,就是不想多话。
“没事没事,方便的话可以把店铺链接发我嘛,我自己买。”小王脸上堆满笑,一想到先前吃完黄瓜多年便秘得到改善,脸上的笑意愈发真诚。
“我也要,我也要!”小王话音刚落,其他几人也露头举手。
见大家这么热情,张倩也笑了起来,“那我把链接发群里。”
小组长李展率先拿起手机去翻部门小组群,根据链接点进去一看,拧了拧眉,“这什么黄瓜啊,三斤居然要二十八?”
张倩知道小组长有家室,对价格略敏感,解释道:“您看看详情页,这家农产品都是有检验报告的,而且这价格算上运费成本,跟超市里的有机蔬菜比起来也不算贵。”
“价格倒是其次,我吃了这个黄瓜拉屎都顺畅了,再贵我也要买点再试试。”小王应声道。
小王对面工位的孟丽是一名宝妈,闻言也接过话茬:“其实我那天吃完就觉得不错,下班看到倩倩扔掉的快递盒就顺手搜了下跟着买了点。说实话啊,这家不止黄瓜好吃,西红柿也是一绝,我家那皮小子平时一口菜不吃的,她家的菜做好也变得爱吃了。”
“真这么神奇?”李展家也有个闺女,可能是小孩子都不太爱吃蔬菜,平时也是哄着才愿意吃点。
听完孟丽的话,他也不纠结了,干脆把店里的黄瓜、西红柿、茄子等各下单了一份。
顾迟这头,忙完工作走出办公楼已经快晚上八点。
正往租住的房子走,便接到了北城顾老太爷子的电话。
“喂,你个臭小子过得还挺安逸哈。”以为老太爷子有什么重要事情,没想到接通就莫名其妙来了这么一句。
顾迟轻叹:“看来爷爷您身子骨是大好了,说话中气十足的。”
“我没空跟你说这个。”电话那头老太爷子轻咳一声,“我问你,你先前些天寄回北城的蔬菜,都是哪儿来的?”
“蔬菜?”顾迟挑眉,他不是让林科秘密安排人检验吗,老太爷子是怎么知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