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八零年代:签到系统带我起飞 > 第31章 急诊风波

第31章 急诊风波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中医科的晨间查房,气氛比往日凝重几分。

李国手带着王德斌、赵强以及包括林婉儿在内的几个年轻医生和见习生,走到三号病床前。床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面色蜡黄,额头布满冷汗,双手捂着腹部,身体蜷缩着,显然痛苦不堪。

“病人腹痛三天入院,反复发作,痛无定处,时有胀满感,查体腹软,无明显压痛反跳痛,血象、腹部平片未见异常。”管床医生汇报着情况,语气里透着无奈,“用了些解痉止痛和调理脾胃的药,效果不明显,疼痛还是反复。”

李国手俯身仔细看了看病人的面色、舌苔,又沉稳地为病人切脉。脉象沉涩,舌质紫暗,苔薄白。他直起身,眉头微蹙:“痛无定处,脉象沉涩,舌质紫暗…像是气滞血瘀,但查体又无明显症候,用药效果也不佳…”

王德斌也上前查看,同样眉头紧锁:“确实奇怪。按说气滞血瘀该有固定痛处,或者至少腹部按压会有反应。这病人腹软如常,痛起来却满床打滚。莫非是寒凝?可舌苔又不厚腻。”

赵强凑近看了看,脸上挂着惯常的热络笑容,却没提出什么实质性见解:“主任,王医生,这情况是挺少见的。会不会是情绪影响?我看病人精神挺紧张的。”

“情绪是诱因,但必有病理基础。”李国手否定了这个说法,目光扫过在场的年轻医生,“你们有什么想法?”

几个年轻医生互相看看,都摇了摇头,显然也没什么头绪。

林婉儿站在人群稍后方,一直仔细观察着病人。她注意到病人蜡黄的面色中,隐约透着一种不正常的青紫,特别是唇周和眼眶周围。这在中医望诊里,是瘀血阻滞的表现。刚才管床医生汇报时,病人痛苦呻吟中,含糊地说了一句:“…跟上次摔跤后那阵儿…有点像…”

摔跤?林婉儿心中一动。这句话别人可能没在意,但结合她看到的病人面色和之前医生们讨论的“痛无定处”、“查无实据”的特点,一个现代医学中不算罕见、但在中医辨证里容易被忽略的诊断方向浮现在她脑海——腹部外伤后迟发性的【腹膜后血肿】或者【肠系膜血肿】,这类情况有时症状不典型,疼痛位置也可能游走不定。换成中医的理论,这不就是典型的“挟瘀”吗?外伤导致离经之血未能及时消散,形成瘀血深藏,阻滞气机,不通则痛。

她犹豫了一下。自己只是个见习生,贸然提出不同意见,尤其是在李主任和王医生都感到棘手的情况下,会不会太冒失?但看着病人痛苦的样子,救死扶伤的本能压过了顾虑。

查房队伍继续往前走,讨论下一个病人。经过三号床时,林婉儿落后半步,靠近了走在后面的王德斌,用只有两人能听到的声音,极轻地说:“王医生,刚才那位病人说他之前摔过跤…您看,他面色隐约发青紫,疼痛又没有固定位置,会不会是…外伤之后,有瘀血深藏在里面,阻滞了气机?”她特意用了中医的术语“瘀血深藏”、“阻滞气机”。

王德斌脚步一顿,侧过头,严肃的脸上显出些许诧异。他停下来,重新审视了林婉儿一眼,似乎在评估她这句话的分量。“外伤挟瘀?”他重复了一遍,声音低沉,带着思索,“他病历里没提过近期有明确外伤史…”

“可能时间久了,或者他自己觉得不严重没说,”林婉儿继续小声补充,“但瘀血深藏,未必立刻发作,也未必有明显体征。只是气机不畅,所以痛无定处。如果真是这样,常规的理气活血药力达不到深处,效果自然不好。”

王德斌沉默着,锐利的目光再次投向三号病床的方向,似乎在回忆病人的种种细节。林婉儿的提醒,像是一把钥匙,打开了他固有的诊疗思路。他行医多年,经验丰富,自然明白“久病入络”、“怪病多瘀”的道理。只是这个病人症状不典型,一时间没往这方面深想。

“嗯…”王德斌沉吟片刻,没再多说什么,只是对林婉儿微不可察地点了点头,然后快步跟上了前面的队伍。

林婉儿心里松了口气,又有些忐忑。【但愿能帮上忙。】

下午,林婉儿正在整理病案,就听到护士站那边传来消息,说三号床的病人经过进一步询问,果然回忆起一个多月前骑自行车摔过一跤,当时觉得只是皮肉伤没在意。王德斌医生调整了治疗方案,加用了破血逐瘀的药物,并建议西医做了个B超检查,果然发现了腹膜后少量积液和血肿征象。病人用药后,疼痛很快得到了缓解。

消息传到李国手那里,他特意把林婉儿叫到办公室。“婉儿,三号床病人的事,王医生跟我说了。”李国手脸上带着赞许,“你观察得很仔细,思路也敏捷。能从病人不经意的一句话里抓住关键,结合望诊提出新的可能,这很难得。学中医,就是要这样,眼到、手到、心到,还要有敢于思考、不拘泥于常规的劲头。”

“谢谢主任夸奖,我只是运气好,正好想到了。”林婉儿有些不好意思。

“这不是运气,”李国手摆摆手,“这是你平时积累和用心观察的结果。继续保持。”

从主任办公室出来,林婉儿感觉脚步都轻快了些。路过医生办公室门口,正好碰到王德斌。王医生看了她一眼,表情依旧严肃,但那眼神里,似乎少了几分之前的审慎和距离感,多了一点不易察觉的认可。“以后查房,有什么想法,可以直接说。”他丢下这句话,便转身进了办公室。

哎呦,不错哦!这是认可我了。林婉儿心里偷偷乐了一下。

这天傍晚,正准备下班,医院的广播突然响起急促的声音:“急诊科抢救室,速来内科、中医科医生支援!重复,急诊科抢救室,速来内科、中医科医生支援!”

医院里,这种紧急呼叫意味着有危重病人。李国手和王德斌今天都不在,赵强下午请假走了。科里只剩下几个年轻医生和林婉儿。

“我去看看!”林婉儿几乎是本能反应,立刻放下手里的东西,快步冲向急诊科。

急诊抢救室里一片忙碌。一个老人躺在抢救床上,面色灰败,呼吸急促,心电监护仪发出“滴滴”的报警声。旁边围着几个西医医生和护士,正在进行心肺复苏、静脉给药,但效果似乎并不理想。

“病人急性心衰,肺水肿,血压持续下降,用过强心、利尿、扩血管药物,效果不好!”急诊科主任满头大汗,语速飞快地介绍情况。

林婉儿挤上前,快速扫了一眼监护仪上的数据和病人的面色、舌苔。病人面色灰白,口唇青紫,舌质暗淡,苔白腻水滑,四肢厥冷,冷汗淋漓。这是典型的【阳脱】证!心阳衰微,无力鼓动血脉,水饮内停。西医的强心利尿效果不彰,正是因为阳气这个根本没有得到扶持。

“主任,让我试试中医的方法!”林婉儿当机立断,对着急诊科主任说道。

急诊科主任愣了一下,看了看这个年轻得有些过分的女同志,又看了看病危的患者,情况紧急,他也顾不上多想:“中医?你会什么?”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