鲤鱼乡

繁体版 简体版
鲤鱼乡 > 锦绣中华:黄道婆的现代纺织传奇 >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国潮兴起,政策东风

第23章 第二十三章:国潮兴起,政策东风

章节错误,点此举报(免注册),举报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并刷新页面。

公司的微信公众号和新媒体平台,也开始推出一系列深度文化内容:解读传统纹样的寓意、科普古代纺织技艺、分享匠人故事、介绍植物染色的奥秘……这些内容不再是简单的产品推介,而是力求在潜移默化中提升受众的文化素养和对品牌的认同感。

线下,锦绣坊开始在旗舰店和文化体验中心定期举办“锦绣文化沙龙”和“匠心体验课”,邀请文化学者、艺术家、非遗传承人进行讲座分享,或让顾客亲手体验简单的纺织、染色、刺绣工艺,拉近品牌与消费者的距离。

与此同时,围绕核心文化元素,产品线也进行了适度的拓展。李薇的设计团队,在黄道月的指导下,开发了一系列更贴近日常生活的文创产品。比如,以“宋锦风华”系列纹样为灵感设计的真丝印花丝巾、香囊;以“云裳”面料边角料制作的简约茶席垫、笔记本封面;甚至还有以黄道婆Q版形象为主题的手机壳、钥匙扣等。这些文创产品设计精美、定价相对亲民,一经推出就受到了市场的欢迎,不仅拓展了品牌的产品线,覆盖了更广泛的消费群体,也让锦绣坊的文化元素以更轻盈、更多元的方式融入了人们的日常生活。

锦绣坊的这一系列动作,精准地踏在了国潮兴起的节拍上。品牌的声誉、销量和影响力都实现了跨越式的增长。回顾这段时间的飞速发展,黄道月心中感慨万千。她深知,锦绣坊的复兴,固然离不开团队的努力、技艺的创新、资本的助力,但同样也离不开这个伟大的时代。正是国家对文化自信的日益重视,正是年轻一代对本土文化的热情拥抱,正是这股澎湃的国潮东风,为锦绣坊这艘历经百年的老船,注入了强劲的动力,使其得以乘风破浪,驶向更广阔的海洋。

“我们是幸运的,”黄道月对李薇和王立军说,“赶上了这个好时代。但越是这样,我们越要保持清醒,越要坚守初心。锦绣坊的根,永远在中华文化的深厚土壤里。只有根扎得足够深,未来的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她望向窗外,阳光正好,阳光透过巨大的落地窗,洒在她身上,仿佛为她镀上了一层温暖的光晕。窗外的城市车水马龙,充满了现代的活力,而她的心中,却流淌着千年的文脉。国潮兴起,政策扶持,这无疑是锦绣坊腾飞的“天时”与“地利”。现在,她需要做的,就是凝聚“人和”,把握住这难得的机遇,将锦绣坊真正打造成一张代表中国文化、闪耀世界的亮丽名片。

巴黎的邀请函就静静地躺在她的办公桌上。“感知中国·丝路霓裳”——这个名字本身就充满了诗意和历史的厚重感。这不仅仅是一次简单的展会,更是一次向世界展示中华纺织文化精髓、讲述中国故事的绝佳机会。

“王经理,关于巴黎文化交流展的筹备工作,要立刻启动。”黄道月收回目光,语气变得果断,“这不仅是展示我们产品和技艺的机会,更是展现我们文化自信和品牌理念的窗口。我们必须拿出最高水准,做到最好。”

王立军早已摩拳擦掌:“明白!我已经让市场部和设计部开始准备了。展位设计方案、参展作品筛选、文化交流活动的策划……都会围绕‘丝路’和‘传承创新’这两个核心主题展开。”

李薇也兴奋地补充道:“我已经开始构思几款专门为这次展览设计的概念性作品了!要让那些老外看看,什么才是真正的东方美学!”

黄道月微笑着点头,但心中却多了一份沉静的思考。她知道,走出国门,面对的将是更挑剔的目光和更复杂的文化语境。如何既展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又不落入西方对东方“刻板印象”的窠臼?如何既突出传统技艺的精湛,又体现现代设计的创新活力?如何在商业展示与文化传播之间找到完美的平衡点?

这不仅是对锦绣坊产品和设计能力的考验,更是对其文化理解深度和国际沟通智慧的考验。

“这次去巴黎,”黄道月缓缓说道,目光深邃,“我们带去的,不应该仅仅是精美的丝绸和华丽的刺绣,更要带去黄道婆的精神,带去锦绣坊的故事,带去我们对文化传承的敬畏之心,以及对未来时尚的东方畅想。我们要让世界看到,一个既古老又年轻、既传统又现代的锦绣中华。”

国潮的东风正劲,政策的扶持如帆。锦绣坊这艘承载着千年文脉的航船,正鼓足风帆,准备驶向更广阔的国际舞台。巴黎,这座时尚之都,将成为他们展现东方魅力、开启全球征程的新起点。而等待他们的,又将是怎样的机遇与挑战?黄道月的心中,充满了期待,也做好了迎接一切的准备。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