锦绣坊的规模如同滚雪球般越滚越大,订单如雪片般飞来,喜人的同时也带来了甜蜜的负担。效率,成了摆在王立军面前的一道难题。
“黄总,咱们现在每天加班加点,生产线都快24小时运转了,可还是赶不上订单的增长速度啊!”王立军站在黄道月的办公室里,语气带着一丝焦虑,“尤其是在设计打样、生产计划和质量控制这几个环节,效率瓶颈太明显了。”
黄道月放下手中的工作,走到窗边,看着窗外忙碌的景象,心中也在思考着这个问题。效率的提升,势在必行。但她始终坚持一个原则:科技是为人服务的,而不是取代人的。锦绣坊的核心竞争力,在于传承千年的手工技艺和设计师的匠心巧思,这些是无法被机器取代的。
“王经理,效率提升是必须的,但不能盲目追求速度,更不能牺牲我们的核心竞争力。”黄道月缓缓说道,“科技可以辅助我们,但不能取代人的创造力。我们要做的是‘智慧织造’,而不是‘机器织造’。”
王立军点了点头,他明白黄道月的意思。他一直在思考,如何将科技融入到锦绣坊的生产流程中,既能提高效率,又能保留传统技艺的精髓。
“黄总,我最近一直在研究人工智能技术,觉得AI在某些环节,可以发挥很大的作用。”王立军说道,语气中带着一丝兴奋,“比如在设计辅助、需求预测和智能质检这几个方面,AI可以大大提高效率。”
黄道月眼前一亮,AI技术,她也早有耳闻。如果能将AI应用到纺织行业,或许真的能带来意想不到的惊喜。
“说说你的想法。”黄道月饶有兴趣地问道。
王立军拿出准备好的PPT,开始详细地讲解他的“AI赋能计划”。
“在设计辅助方面,我们可以利用AI学习大量的传统纹样和现代设计风格,生成新的设计元素或配色方案,供设计师参考和筛选。这样可以大大提高设计师的效率,让他们有更多的时间专注于创意和设计。”
“在需求预测方面,我们可以利用AI分析销售数据、市场趋势和社交媒体反馈,更精准地预测不同产品的需求量,优化库存管理和生产计划。这样可以避免库存积压和断货的情况,提高资金周转率。”
“在智能质检方面,我们可以开发基于机器视觉的AI质检系统,自动检测面料疵点或成衣缝制缺陷,提高质检效率和准确率。当然,关键环节仍然需要人工复核,确保质量。”
黄道月听完王立军的讲解,心中充满了期待。如果这些设想都能实现,锦绣坊的生产效率将得到质的飞跃。
“这个计划听起来很不错,但AI技术毕竟是新兴技术,我们需要谨慎推进。”黄道月说道,“这样吧,我们先和之前合作的高校AI实验室深化合作,共同开发适合纺织行业的AI应用模型。”
之前,锦绣坊为了建立数字非遗数据库,与一所知名高校的AI实验室建立了合作关系。有了之前的合作基础,这次的AI赋能计划,推进起来也更加顺利。
接下来,锦绣坊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资源,收集、整理和标注数据。设计图、生产数据、质检图片……海量的数据被输入到AI系统中,用于训练AI模型。
与此同时,王立军还组织了一系列的内部培训,对设计师、生产管理人员进行AI工具使用的培训。
“大家不要对AI技术抱有疑虑,它不是来抢我们饭碗的,而是来帮助我们提高效率的。”王立军在培训会上反复强调,“AI是提高效率、激发创意的工具,而不是替代者。我们要学会利用它,让它为我们服务。”
起初,一些设计师和老匠人对AI技术持怀疑态度,他们担心AI会取代他们的工作,甚至会破坏传统技艺的精髓。
“AI能懂什么刺绣?能懂什么配色?我们几十年积累下来的经验,它能学得会吗?”一位老绣娘提出了质疑。
黄道月耐心地解释道:“AI只是一个工具,它不能取代人的创造力,更不能取代我们的匠心。我们要把AI当作助手,让它帮助我们完成一些重复性的工作,把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更有创造性的工作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