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琛坐在房间里看着进来的人,含笑说道:“你扮得还真挺像的。”
归平连忙摘下面具:“郎君快饶了我,走在平留的身前是真别扭。”
平留则打趣道:“让你当一回郎君你还不乐意,要不是我身形与郎君差得多,我还不让给你呢!”
“坐下歇歇。”
平留和归平二人坐到了桌前。他们跟着许琛一起长大,这些年私下里许琛都不让他们拘礼,一直拿他们当兄弟般看待。
许琛问:“有听到什么吗?”
平留:“我佯装问路时感觉当地人对安县令好像颇有微词,但是对蔡知府倒是印象不错,说蔡知府对下面这几个县一视同仁,每年定期到各个县巡视,处理一些疑难案件,而且也没有排场架子,去年还收押了一个恶霸,那人仗着跟安县令有些关系,在乡里横行霸道许久了。”
“看来蔡无何确实跟他们不是一心。”许琛想了想,又问道,“可有人跟着你们?”
归平点头:“有,不过我们装作不知。”
此时袁徵来敲门说官驿送来了午饭,许琛便和袁徵一起到了正房的堂屋。夏翊清已经等在桌前了,见二人进来,夏翊清便抬手指了指桌上的菜。
许琛:“有毒?”
袁徵大惊:“竟有人敢下毒?”
“不是毒。”夏翊清解释道,“只是会让你浑身乏力只想睡觉。”
“那……我们?”袁徵问。
“吃啊,既然有人让我们吃,我们就得好好吃。”夏翊清又指了指杯子说,“把这水喝了再吃。”
许琛笑了笑:“我算是知道了什么叫做班门弄斧了。”
袁徵看了二人一会儿,问道:“大王竟还懂这些?”
夏翊清停顿片刻,看向袁徵道:“行正,如今我们三人在一处,有些事我不好瞒你。我也知道此次出来天家定是给了你旁的任务,你放心,回京之后你要如何向天家回报都随你,我们不会干涉,也不会怪你。”
袁徵听言,郑重地向夏翊清和许琛躬身一拜:“二位是徴的救命恩人,穆学士又于我有知遇之恩,请高密王和平宁伯放心,不该知道的徵一概不知。”
袁徵在出发之前确实接了另外的命令,天家让他仔细观察二人的一举一动,看他们有没有藏着什么秘密,是否有不规矩的言行和想法。袁徵自接了皇命后一直很忐忑,他知道高密王和平宁伯同窗多年关系亲近,也知道天家一直对公府并没有彻底放心。可是穆学士对他亦师亦友帮助颇多,这二人是穆学士的学生,他若真发现了什么也是难办。
结果到江宁府这一路,二人行事坦荡,且愿对他以字相称。二人虽然年纪比他小,但一直对他十分照顾,平宁伯的两个手下对他也十分尊重。
昨晚平宁伯对自己及时出手相救,而更让他感动的是,当时与高密王一直护着自己。袁徵心里很清楚,他们三人之中只有自己的命最不值钱,章侍郎都能在这里失踪,他不过一个五品修撰更不会被对方看在眼中。高密王将他护住,便是让行刺之人有了顾忌,毕竟刺杀大臣和刺杀皇子根本不是一个概念。
高密王刚才直接言明自己的难处,还说了并不在意,这更让他过意不去。他原先并不了解高密郡王和平宁伯,如今相处下来他才明白为何穆学士一直说他们二人是难得之人。
许琛笑着说:“行正你这是作甚?都说了我们不会为难你的,快坐。”
袁徵这才落座。
他们三人在京中时都是习惯两餐两点或两餐三点,便是一日早晚两顿正餐,兼之早点午点,偶有消夜果。但驿站因着要照顾不同作息,惯例是做一日三餐,所以午间也送来了饭菜。三人本就不算太饿,又因着知道这菜里下了药,便只草草吃过。饭后,夏翊清将解药给了归平,嘱咐他如果骁骑卫中有人出现症状一定要立刻报告。
等归平离开,三人便开始分享彼此查到的线索。
袁徵率先道:“这十几份卷宗我已仔细看过一遍。失踪的少年在十到十七岁之间,男女都有,不过其中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失踪的女孩中,出身大户人家的都在十五以上,出身农家的则大多是十岁。而失踪的男孩普遍年龄都在十五岁以下。”
夏翊清:“这倒有些意思。”
袁徵继续说道:“无论是行商还是读书人,家中女儿多在闺阁之中,大多在十五之后开始议婚,在议婚期间是可以相对自由一些的。而农家的女儿则没有这些规矩,她们十五岁左右就嫁人了。”
许琛说:“男孩子年龄偏小恐怕是因为再大一些不好处理了,无论是诱骗还是使用蛮力劫持,十五岁左右的男孩子力气和心智都已与成人相差无几。”
夏翊清点头:“有道理。而且农家的孩子无论男女,因为劳作,看起来都更成熟一些。”
袁徵补充道:“还有一点,报丢的这些孩子在失踪前都去过晚屏山。”
许琛:“也是晚屏山?”
“你也查到了晚屏山?”夏翊清看向许琛。
许琛点点头:“看来我们得去一趟晚屏山了。”
说动就动,许琛立刻安排下去,不过一炷香的时间,三人乘官驿中的代步马车直奔晚屏山而去。
马车上,袁徵问:“大王和平宁伯可否为我解解惑?”
夏翊清说:“我听说安淳槐挺爱去晚屏山的。”
“我听说秦淮漳觉得晚屏山适合放松。”许琛接话道。
夏翊清:“是啊,晚屏山在常溧县和奉新县的交界处,秦淮漳的宅邸在奉新县,安淳槐的宅邸则在常溧县。”
袁徵:“大王和平宁伯是觉得安县令与秦转使在晚屏山藏着事情?”
许琛道:“秦淮樟是江南路转运使,江南路转运司在江宁府江宁县,他为何要舍近求远地把自己的宅邸选在隆兴府奉新县?看他昨儿请客时的手笔,还有他的穿着打扮,断不会是缺钱到要在地价更低的奉新县置办家宅。还有,地方官皆是三年一任,最多做满两任就必须调离,外任地方官员可住官衙,又有添支和公使钱可以暂时租住宅院,秦淮漳何必在江南路安家置宅?”
夏翊清将目光从窗外收回,道:“这里面少了一个人。”
袁徵:“少了一个人……?”
许琛明白夏翊清的意思,于是向袁徵解释道:“秦淮漳是正四品左通议大夫,安淳槐是从八品宣议郎,官品相差八阶。而从差遣上来看,他们也并非直属上下级关系,中间还隔着蔡无何,他们是怎么勾搭上的?”
夏翊清点头:“对,照昨晚接风宴的形势看,蔡永和他们确实不是一路,所以这其中应该还有别的人。”
袁徵略想了想,道:“这样说来,或许这个牵线之人就是此事的关键。”
不一会儿三人就到了晚屏山。晚屏山地处两县交界,两地的人都喜欢到此处来游玩。且晚屏山半山腰有一座观音庙,相传求姻缘很灵验,所以很多适龄女子也都会到这里来上香求告,这也就使得晚屏山游人众多。
虽有骁骑卫跟随,但袁徵还是有些担心,几次提醒要小心。
夏翊清道:“无妨,他们不敢真的对我怎么样。倒是行正你,千万别离开我们单独行动。”
袁徵点头:“是,我知道。”
一行人为了照顾袁徵,走得并不算快,用了小半个时辰才走到半山腰。
看着袁徵气喘吁吁的样子,许琛打趣道:“行正,你这般年纪,可不该只有这样的脚力。”
夏翊清:“知白,你们习武人的体力自然不是行正这种读书人可以比得上的。”
许琛笑道:“开个玩笑而已,你们俩人都太紧张了。尤其是行正,你不用担心,与我们在一起绝对保证你安全。”
“话虽如此,但昨晚那一箭……”袁徵坦诚道,“确实有些吓人。”
许琛和夏翊清又安慰了袁徵几番,他们这样边走边说,终是到了观音庙。观音庙香火颇盛,夏翊清他们来时都穿的便装,此时往来的人多,许琛自然不会离开夏翊清和袁徵身边,他低声嘱咐了几句,归平和平留便带着同样便服出行的骁骑卫散在庙中其他角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