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射是一座道观,嗯,道姑观,《山海经》里说:卢其之山,又南三百八十里,曰姑射之山,无草木,多水。《庄子》有云: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姑射,一说山名,一说美人,一说是冰雪之神。姑射观兴建于光武帝时,銮扶公主出嫁南蛮所建。公主笃信岐黄之术,又是名满鄢都的美人,公主嫁至南蛮后终其一生南蛮与大禹交好,所以有传言说,銮扶公主是姑射仙子所化。”
“銮扶公主出嫁后,她母亲,盛明降安皇后因为思念女儿,日日去姑射观参拜。此后百年姑射观香火不断,姑射晚钟被列为鄢都十景。因为是为公主出嫁所建,姑射只收道姑,祭拜的正是姑射仙子。” 怕赶不上姑射敲钟,宋景行给船家加钱,叫他快点儿。
“不过姑射观真正名震天下是在中正帝时,中正帝信奉佛法,拆观建庙,从龟兹国请来得道高僧,布道讲经。高僧在苏阳河上讲经,路过姑射观听闻钟声,于第二日参悟坐化,有言,钟声渡我,姑射钟声一时名传大禹,渡道渡佛。”
李审对这种怪力乱神的事一向信以为真,他跟在宋景行左右 “真的吗?这么神?” “真的,后来很多僧道都来此听钟,以求一线机缘。” 加了钱,船行的快,宋景行没让李审往外跑,让他坐在舱里。
“那老师你听过钟声吗?什么感觉?” “听过,是几年前了……初闻无所特别,此后数年间偶有想起却似有所悟。” 宋景行都这么说,李审对钟声更好奇了,“悟了什么老师你和我说说。” “每个人都不一样,你自己听,一会儿就到了。”
每个人都不一样!李审立马觉得自己也许就是那个命定之人,没准儿也能开悟!
越靠近姑射同行的船就越多,可见战乱也拦不住凡人对坐化的执念,气氛越来越严肃。宋景行带李审出了船舱,让他不要说话,“那就是姑射观。”
船停下时暮色四沉,和周围一起慕名而来的船中人一样,李审非常紧张。
姑射观是背对河岸的,这种角度只能看见它白色砖墙不免让人心生遗憾。宋景行让船家稍微靠进一点,李审仍没看出什么名头,觉得自己命中注定的机缘长得有点儿普通。
酉时敲钟,第一声钟响的时候李审没听清,第二声钟鸣也很轻,像随时要断气儿一样,李审大气不出等那么一瞬开悟……
钟敲九下,九九归真。当钟声最后终于一声儿追着一声儿,一声儿盖过一声儿时,李审觉得这钟声没什么特别的,只是萧条,而且沉重,像年迈的道姑,像将死的和尚。
到最后一声钟声完全褪去后很久才有船陆续离开,宋景行拍拍李审的肩膀 “怎么样?” 李审很想大彻大悟的说点儿什么,但是他不行……“就,一般吧。” 宋景行点头没说什么带李审回船舱。
“老师,那你现在听……有什么感觉吗?”李审很纠结自己没开悟这件事,想另觅出路,开悟老师的开悟。“往事如烟。”
“什么?”李审最讨厌宋景行故弄玄虚,装模作样的毛病,他觉得酸死了,他还不问了呢!
……
宋景行十六岁随师梅常侍入帝京鄢都,那时梅常侍已年过半百自然没精力也没时间带宋景行游山玩儿水。好在宋景行也无意玩乐,嗜书盛于享乐,来鄢都月余,除了国子监和梅府没去过什么地方。
盛泊兴听说这件事后就要拉宋景行出去玩儿。彼时,宋景行烦透了这位不学无术的混账小王爷,而盛泊兴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那阵子天天围着宋景行转,还创下了连着上了半个月学的壮举。
盛泊兴请宋景行去玩儿,连请了三次无果,第四次他干脆请到梅常侍面前,梅常侍很高兴宋景行交了新朋友欣然同意,让宋景行应了盛泊兴的约……
师命难违,宋景行臭着一张脸和盛泊兴出门,盛泊兴极不自知,带宋景行鄢都一日游。走的就是今天宋景行带李审走的路线,姑射观的钟声也是盛泊兴带宋景行听的。
那时候,盛泊兴一路上絮絮叨叨说了一箩筐野史怪谈,宋景行豪不意外的了解到盛小王爷博览群书览的是画本戏文。
听完钟声,盛泊兴洋洋得意的问他听出什么没有,那时,宋景行和现在的李审一样毫无想法,他很谦逊的摇头。然后盛泊兴就叫他凑近一点儿要传授他心得,那是宋景行第一次靠近盛泊兴……带着满满的求知欲,盛泊兴低头冲着他耳朵说话。
他说:知错能改,善莫大焉。小教授,那天是我错了,你不要生气了好不好?普渡一下我吧,我以后肯定乖乖上学,认真写策论,好好听小教授的话,别生气了,原谅我吧……
末了,盛泊兴还冲宋景行耳朵里吹了口气……盛小王爷是什么人?是个敢和他亲爹刀枪相见,宁死不屈的伟人。竟然会向宋景行低头认错!宋景行自觉何德何能?
虽然弄不清盛泊兴为了什么但是宋景行很受用,想到几天里盛泊兴献的殷勤,他特矜持的点头,展示了一个教授的心胸,表示可以一笑泯恩仇。
于是,第二天盛泊兴没来上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