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是请人来教吧。
那群知青就挺合适。
镇上的扫盲班,只是让村干部过去听讲,他们村现在除了村长,还有各家的孩子,大部分的成人,还是文盲。
知青干活不行,扫盲应该能行。
办了扫盲班,把小崽子送进去,先认得两个字再说。
秧田还没插完,扫盲班的事不急于一时,现在开办,村里人也没心情参加。劳作了一整天,回家只想吃了饭洗了澡睡大觉。
那几个知青也就刚来,等时间久了,天天干活,迟早会被磨平锐气,变得像村民一样麻木,得让他们一直保持激情,才能给村里创造更大的价值。
……
“看,这几个小年轻又在倒腾那插秧机。”
“也不知道胡闹个什么?”
“对啊,咱们活了这么多年,也没见过能自动插秧的机器啊~”
“村长也陪着他们胡闹,可怜伟先家那头老黄牛了~”
自制的简易插秧机在田里一次又一次的散架,重组,老黄牛也累的闹脾气,蹄子一撂,不干了。
“咱们真的能行吗?”徐超已经开始自我怀疑,失败太多次,他没信心了。
“一定能行,这不快要成功了吗?”李莉莉捏紧拳头给自己打气。
做出成就,他们就能带着功绩回城。
做不出来,灰头土脸的回城,她做不到。
“等成功了,我要投稿给报社。”李莉莉一脸向往,虽然创造者不是她,但是她也帮忙干了很多后勤工作,参与感很足。
她是汉语言专业的,对于机械可以说一窍不通,凭借着一腔热血,报名下乡。
枪杆子不行,笔杆子行。
等登报了,家里人都能看见,一定会以她为荣的。
“那到时候记得多夸夸我们,也让我们长长脸。”孙伟不想打击她,跟着打趣道。
周岱没心思和他们闲扯,满门心思在机器上,一次次的失败,现在只剩下插秧爪上的问题,这部分由曲柄连杆控制,上下插入泥土,插入后自动张开释放秧苗。
他们的插秧爪插入泥土后,释放秧苗后该拔出来了,有时会把已经插好的秧苗给连带出来,相当于白费功夫。
到底为什么呢?
钟莹莹知道啊,形状不对,前世的插秧爪,是那种鸭嘴式的设计,一张一合,不会有夹带风险。
周岱用的是圆锥式的,插进泥土很方便,拔出来也很方便,怎么插的怎么拔出来,秧苗自然也跟着一块带出来了。
不能直接说,怎么能提醒他呢?
看着村里在鱼塘里嘎嘎乱叫的鸭子,钟莹莹心生一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