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路过竹林的时候,我看不是砍了些竹子们,兴许做竹筒饭。”她早就猜到了,更何况此处的主食之一不就是竹筒饭么?
萧云宴恍然反应过来,“原来那些竹子是这等作用。”又有些好奇,“他们怎么想到的?”
小孩子问题多,不但萧云宴一个人好奇,连带着身后捡柴的萧沫儿和一帮孩子也疑惑地看着谢明珠,等着她解惑。
谢明珠微微一笑,“因为此处地山地居多,交通也不便,老百姓们出门在外,路途遥远,牛马又少,所以为了避免行程中过于劳累,便减少不必要的行李。”
“而且此处多种植糯稻,所以无其他面饼,因此本地老百姓便将米饭蒸熟,做成了饭团,如此容易携带,只用芭蕉叶包好便是,免去了带碗筷的烦劳。”
“但是这里高温湿热常见,饭团也不易长久保存,所以只能带米,在路上砍些竹竿做炊具,便不用带锅瓢碗盏了,而且竹筒做出来的米饭,还别有一番风味!”
至于水?根本就没有必要带了。
山里虽被毒障笼罩,但是大路两旁还算安全,又因为人口稀少,路边的各种野果树繁多。
在加上这里的是热带和亚热带气候,再继续往南边走,那里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了,还有吃不完的海鲜呢!
也不知这广茂县离大海有多远。
不过根据谢明珠观察此处的气候,其实这里更偏向于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
一帮人听了她解释,一个个两眼冒着星星,好不崇拜。
“娘您好厉害哦!”几个小姑娘更是毫不吝啬地夸赞起来,还纷纷要将谢明珠手里的柴都拿过去。
由他们送到火堆旁。
“娘,火塘边更热,我们拿过去就好。”
说着,一帮小娃娃也不等谢明珠同不同意,三两下就将她怀里的柴火瓜分了。
萧沫儿也连忙道:“嫂嫂,你去树下休息,我去摘木瓜。”
根据杨捕头口头教授,她已经大致掌握怎么选择摘木瓜了。
树她肯定爬不了的,所以只要相中了觉得快熟的木瓜,抱着那笔直的树杆摇一下便是。
当然,得把准时机,在那些木瓜落下来之前,得赶紧跑远些,不然会砸到头。
听说就有人被这木瓜砸成了傻子。
李娇杏三人就在不远处,谢明珠方才那些话,以及孩子和小姑子对她的爱戴,自然都看在眼里,不免也是心生出几分羡慕来。
但更令她们意外的是,这谢明珠不是商贾孤女么?在这大夏,商贾身份低贱卑微,可她们怎么看,谢明珠懂得分明很多。
就刚才她说的那些解释,早前被称做京都才女的苏雨柔,还真在书籍中读到过。
不过此刻除了对谢明珠好奇之外,更多的还是感激。
今天她们三人上马车前,一直都会以为谢明珠会跟其他人一样嫌弃她们。
却没想到,她不但没嫌弃,反而还关心她们,让她们坐进去一些。
早前杨捕头在,她们三也不好说别的话,如今见四下无人,三人对视了一眼,也走了过来。
那苏雨柔站出来做代表,“今日,还要多谢萧夫人。”说着,朝她福了一礼。
“谢什么?车是衙门的,赶车的也是杨捕头,你们要谢去谢他才对。”谢明珠其实大概明白她们是谢自己做什么?可是觉得本来也不是她们的错,如果自己应下了这份谢,是不是也和那些人一样看待她们三呢?
此话一出,三人都有些愣住。
这时候又听谢明珠笑着喊,“别傻站着了,我们也去摘些木瓜,路上吃。”
其实谢明珠本来就打算和她们结交的,这跟她们有没有失身没关系。
反正到了广茂县,未婚的姑娘都是香饽饽,而且不管怎么说,都是人生地不熟的,三五个好友要有才是。
对比起素不相识的广茂县人,她们三个自己算是知根知底,且还都是这重情重义之人。
且又心境坚韧。
倘若是旁的姑娘遇到这样的事,只怕早就寻死觅活。
说起来,队伍里原本也有好几个这样的糊涂人。
现在谢明珠想,和她们结交起来,这样真遇到了事情,便不求她们能帮什么大忙,但好歹能出来帮忙壮壮势或是出出主意。
毕竟俗话说的好,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眼下她们被家人抛弃,正是伤透心之时,自己则对她们失身之时丝毫不芥蒂,那就是妥妥的雪中送炭。
这种不用付出什么的投资,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的确,她的投资当下就有了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