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试分三场每场考三天,如今便是第一场考试的最后一天了。
“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这句话,裴澈在现代不知道听过多少遍,这竟然是这次试帖诗的题目!
裴澈顿时精神抖擞,思绪万千。
这道题目,好写又不好写,太过大众,不易出彩,但更不易出错,要想取得好名次,裴澈只能剑走偏锋一点。
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试帖诗,不仅讲究平仄还讲究与制艺差不多的八股,难,他就算脑子里有唐宋元明清的诗,但也不一定能找到与之相符的规格的诗来。
裴澈想了许久,以他的文采,写一首倒是不成问题,但是吧,乡试和童试一样,第一场极为重要,所以裴澈便决定抄一首,否则以大宋才子的密集度,他怕是难取的好名次。
可是哪首符合呢,裴澈想了许久,就在无意瞥过对面学生花白的头发时,突然灵光一闪。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对了,这首诗在现代流传极广,裴澈瞬间就决定了注意,落笔写下。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
我自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寻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
及时当勉励,一日难再晨。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决定后,裴澈立马挥斥方遒,一气呵成,水到渠来。写完后依旧校对了遍,才誊抄到卷子上。
这场发挥的不错,如果后面没有失误,自己应该可以拿到前三。
终于,三日结束。
官兵们收完卷后,裴澈拿着自己的东西跟着考生们一起出了门,刚出门就听到有人喊自己,裴澈抬眼一看,是谭元。
谭元在人群中雀跃地用力挥手,好让裴澈可以快速看见他,“公子,我在这儿!”
裴澈看着谭元圆圆的脸蛋儿,笑了下,然后走了过去,回到家后,裴澈立马大睡一觉。
翌日,天色微亮。
裴澈再次来到汴京贡院,然后进入号房,等到所有人进场后,锣鼓震天。
咚!
试卷开始分发下来。
第一题: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
第二题:性之德也,合内外之道也。
第三题:孟子谓万章曰:“一乡之善土,斯有一乡之善士;一国之善士,斯友一国之善士;斯友天下之善士,以友天下之善士为未足,又尚论古之人。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是尚友也。
果然,第二场的题目和第一场的题目差不多难度,只是每道题范围都比较广,东西也比较多。
裴澈仔细想了会儿,在草稿纸上写写停停。过了许久,旭日初升,裴澈才搁笔停下。
之后一连写下了三篇,写完后,残阳如血天边一片火红,裴澈刚拿出饼打算吃,突然一顿,一股臭味扑面而来。
裴澈看着饼思考了一会,现在不吃,估计到时候不一定能撑得过去,他可不想考试考一半,然后被官兵抬了出去,如果这样,那他上次受的哭算什么,快速作下决定,裴澈用手捏住鼻子,然后就着水慢慢地吃了下去。
到了第三天,裴澈洋洋洒洒地写完剩下的题目,誊抄过后,终于忍不住睡了一下午,锣鼓响起,落笔交卷。
鼓声响起的瞬间,裴澈立马摇摇晃晃地迈着步子,出了贡院。一出门,便见到谭元依旧守在门口,和上次一样。
休息一晚,第二日清晨,裴澈又赶往考场。
这第三场总算比前两场要好写上许多,裴澈也是轻轻松松地写完了,三日到,裴澈回家第一件事洗了个热水澡,然后大睡一觉。
另一边的汴京贡院乡试刚结束一日,官兵们就将卷子糊名完毕,然后送到阅卷的地方。
九月初一,每位阅卷官都在阅卷,认真的写着批语,突然傅大学士惊呼了一声:“好,好极了,你们快过来看。”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
“这句妙极了,这是谁的!”一个阅卷官眼睛一亮,兴奋地脸都红了。